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腊日梁修撰用之以还家初散紫宸朝七字为韵命赋七首·其四》
《腊日梁修撰用之以还家初散紫宸朝七字为韵命赋七首·其四》全文
明 / 王绂   形式: 古风

八蜡闻古礼,腊日在兹旦。

迎祭思报劳,猫虎禦田患。

銮舆幸郊原,校猎旌旗灿。

获禽足练武,震荡妖氛散。

上以共乾豆,下以具宾馔。

时雍年谷丰,河海永清宴。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古代腊日祭祀的情景,以及皇帝亲临郊外进行校猎的壮观场面。诗中充满了浓厚的礼仪色彩和对国家安宁、人民丰年的美好祝愿。

首先,“八蜡闻古礼,腊日在兹旦”,开篇点明了腊日祭祀的传统,通过“八蜡”这一古代祭祀仪式的提及,展现了对古老文化的尊重与传承。接着,“迎祭思报劳,猫虎禦田患”两句,表达了祭祀的目的在于感谢神灵保佑农事顺利,同时祈求猫虎等动物保护农田免受侵害,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

“銮舆幸郊原,校猎旌旗灿”描绘了皇帝亲临郊外进行校猎的场景,旌旗飘扬,气势磅礴,不仅展示了皇家的威仪,也寓意着国家军事力量的强大。接下来,“获禽足练武,震荡妖氛散”则进一步强调了校猎活动对于锻炼武力、驱散邪气的作用,象征着国家的安定与繁荣。

“上以共乾豆,下以具宾馔”两句,转而描述了祭祀活动中的食物准备,既体现了对神灵的供奉,也预示着对宾客的款待,展现了社会秩序的和谐与礼节的重要性。

最后,“时雍年谷丰,河海永清宴”总结了整首诗的主题,表达了对国家政治清明、农业丰收、河海安宁的美好愿景,是对盛世景象的向往和颂扬。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描绘,展现了古代社会的礼仪文化、军事训练、农业生产和国家治理等多个层面的内容,是一幅生动的历史画卷。

作者介绍
王绂

王绂
朝代:明

王绂, 明初大画家,擅长山水,尤精枯木竹石,画竹兼收北宋以来各名家之长,具有挥洒自如、纵横飘逸、清翠挺劲的独特风格,人称他的墨竹是“明朝第一”。永乐元年(1403年)开始参与编纂《永乐大典》。永乐十年拜中书舍人,派往北京,从事迁都的筹备工作。永乐十一年、十二年,两次随明成祖朱棣北巡,期间创作著名的《燕京八景图》。他绘画擅长山水,尤精枯木竹石。其山水画兼有王蒙郁苍的风格和倪瓒旷远的意境,对吴门画派的山水画有一定影响。但他不肯轻作山水画,故后人有“舍人风度冠时流,笔底江山不易求”的诗句。
猜你喜欢

酬方梦也见赠次元韵·其二

薰风吹陆草频生,说偈拈花共一城。

宝镜解开圆八角,眉棱拂后落双茎。

孙弘有阁春何在,绿野无堂道已成。

翳凤骖鸾仙骨在,还看羊角水云程。

(0)

再过峄山

马头北指峄山寒,廿载重过勒马看。

信有风云藏石洞,愈怜霜雪打征鞍。

一枝倦鸟栖还易,万里投人事较难。

欲学小乘心未稳,只教客路自漫漫。

(0)

出凤阳界

马头堕月马蹄风,百计消磨一梦中。

独树鹊鸣疑着意,远烟人去似行空。

身同浮世名难就,心忆灵文愿未穷。

不学文鸾栖碧树,却惭紫柏与苍松。

(0)

山中口占呈张尹二公二章·其一

山公初与此山识,给谏依稀似旧时。

紫壳正垂秋日艳,白云先到碧峰嵋。

油柑易嚼回生味,石磴难攀着袜移。

欲许初平身未遂,苍生事业总堪期。

(0)

寿徐藩宪符嵎

缥缈重霞拥石麟,甘霖南服万家春。

大农国计筹偏远,博物名儒识几人。

已见阳回天地阔,还邀樾荫水云新。

海门金磬敲寒月,不尽清光对玉轮。

(0)

赠侯筠庵文宗

文衡校就玉壶高,千顷寒梅覆绿涛。

鲁国自无骀兀者,冀群真有九方皋。

心平碧树齐松柏,道契莲峰起谢陶。

一粒火齐光照我,欣君先已得神毫。

(0)
诗词分类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诗人
苏佑 李绂 黄绍箕 陈叔达 关盼盼 赵顼 李忱 刘义隆 鲍寿孙 窦叔向 刘伶 陈玉璂 宝鋆 孟简 林之奇 陈文烛 崔护 颜师古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