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再过峄山》
《再过峄山》全文
明 / 释今无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马头北指峄山寒,廿载重过勒马看。

信有风云藏石洞,愈怜霜雪打征鞍。

一枝倦鸟栖还易,万里投人事较难。

欲学小乘心未稳,只教客路自漫漫。

(0)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释今无所作的《再过峄山》。诗中描绘了诗人再次经过峄山时的所见所感,充满了对自然景色的细腻观察和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首联“马头北指峄山寒,廿载重过勒马看”开篇即点明主题,诗人骑马北行,目光投向峄山,心中涌起的是久别重逢的感慨。这里不仅写出了时间的流逝,也暗示了诗人与峄山之间的情感联系。

颔联“信有风云藏石洞,愈怜霜雪打征鞍”进一步描绘了峄山的自然景观。石洞中隐藏着风云变幻,象征着自然界的力量与神秘;而霜雪打在征鞍上,则让人感受到旅途的艰辛与不易。这两句通过对比,既展现了自然界的壮丽与变幻,也反映了人生的坎坷与挑战。

颈联“一枝倦鸟栖还易,万里投人事较难”转而从动物的角度出发,以倦鸟归巢的轻松与万里投人的艰难形成鲜明对比,表达了对人生道路的深思。倦鸟归巢虽易,但人若要远行万里,投身于复杂的人事之中,却往往充满困难与挑战。这不仅是对个人经历的反思,也是对人生普遍状态的一种概括。

尾联“欲学小乘心未稳,只教客路自漫漫”则揭示了诗人内心的追求与现实的矛盾。小乘佛教强调自我解脱,但诗人的心尚未完全稳定,似乎在寻求一种内心的平静与解脱。同时,这也暗示了人生的旅程是漫长且充满未知的,需要不断地探索与修行。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和对人生哲理的探讨,展现了诗人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以及在面对自然与人生挑战时的坚韧与智慧。

作者介绍

释今无
朝代:明

今无(一六三三—一六八一),字阿字。番禺人。本万氏子,年十六,参雷峰函是,得度。十七受坛经,至参明上座因缘,闻猫声,大彻宗旨。监栖贤院务,备诸苦行,得遍阅内外典。十九随函是入庐山,中途寒疾垂死,梦神人导之出世,以钝辞,神授药粒,觉乃苏,自此思如泉涌,通三教,年二十二奉师命只身走沈阳,谒师叔函可,相与唱酬,可亟称之。清圣祖康熙十二年(一六七三)请藏入北,过山东,闻变,驻锡萧府。十四年回海幢。今无为函是第一法嗣。著有《光宣台全集》。清陈伯陶编《胜朝粤东遗民录》卷四有传。
猜你喜欢

湖南草堂为陈君赋

晓日初临紫翠重,奇峰万朵削芙蓉。

浮云半在藤萝上,玄晏先生一亩宫。

(0)

登白岩龙潭夜归

春尽花无信,山深客到稀。

夕阳还命酒,细葛又裁衣。

树影浮苍霭,灯花下翠微。

百年尘外意,一醉即忘归。

(0)

宿惠公禅堂

曲径幽斋不可寻,禅扉行处竹阴阴。

客来深院无人语,香袅空帘有磬音。

竟日悬灯元不灭,中宵清梵忽微吟。

苍苔白石青菁饭,月满东林兴不禁。

(0)

李息阴遗衣以窄复还之诗以见意

山云段段映襟裾,城市凡情得扫除。

回首太颠沧海上,一篇还累退之书。

(0)

春前一日晴

历改新年十日赊,春阳今到野人家。

琼葩著雨当轩放,丝柳含风舞岸斜。

不语翩翩筵上燕,长开灼灼胜中花。

西园试笔聊呼酒,川上晴光动日华。

(0)

送张都宪敬亭还宣城

解组归来欲避名,翻传舆廪下承明。

兴从泉石诗俱逸,身远尘嚣梦亦清。

叠嶂峰前春树渺,黄金台下曙云平。

谢家兰玉森森起,回首犹馀报主情。

(0)
诗词分类
菊花 梅花 春节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诗人
罗亨信 吴当 苏过 黄庚 蓝仁 李龏 周孚 范梈 何巩道 夏孙桐 赵完璧 陈子壮 韩日缵 史谨 苏籀 陶宗仪 张吉 吴绮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