亭台都废尽,兀兀五松存。
巢有新乌语,墙多老藓痕。
风声如水至,日气与阴昏。
百岁东邻叟,掀髯让尔尊。
亭台都废尽,兀兀五松存。
巢有新乌语,墙多老藓痕。
风声如水至,日气与阴昏。
百岁东邻叟,掀髯让尔尊。
这首诗描绘了五松园中的一角,通过废亭台与存留的五松形成对比,营造出一种历史沧桑感。首句“亭台都废尽”,暗示了园子的荒凉与时间的流逝;“兀兀五松存”则突出了五松顽强的生命力和坚韧不拔的精神。接下来的两句“巢有新乌语,墙多老藓痕”,以动态与静态相结合的方式,展现了自然界的生机与岁月的痕迹,新旧交替,生生不息。
“风声如水至,日气与阴昏”,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静谧与变化,风声仿佛流水般轻柔,而日光与阴云的变换则增添了画面的层次感。最后,“百岁东邻叟,掀髯让尔尊”,通过一位百岁的老人的视角,表达了对松树的敬仰之情,同时也反映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愿景。整首诗在描绘自然景观的同时,蕴含着对生命、时间以及人与自然关系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