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中如不如,缚中莫如相。
乃会三菩提,如如等无上。
脱中如不如,缚中莫如相。
乃会三菩提,如如等无上。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傅翕的作品,名为《有沙门问大士那不出家答曰不敢住家不敢出家尔时又为东乡侯率题二章略说理要云》(其一)。傅翕,字道安,号弘忍,是禅宗五祖弘忍的弟子,也是禅宗南宗的创始人之一。他的诗作多以禅理入诗,寓意深远。
“脱中如不如,缚中莫如相。”这两句诗,傅翕以“脱”与“缚”来比喻人生的两种状态:一种是摆脱束缚,追求自由;另一种则是被各种束缚所困,无法自拔。他提出,在这两种状态中,没有绝对的好坏之分,关键在于个人的选择和内心的觉悟。“如不如”和“莫如相”,强调了个人内心的感受和选择的重要性,即“如”何取决于个人的心境和行动,“莫如相”则意味着在特定情境下,没有可以完全替代或比较的标准。
“乃会三菩提,如如等无上。”这里的“三菩提”指的是佛教中的“般若波罗蜜多”、“解脱波罗蜜多”和“佛性波罗蜜多”,代表智慧、解脱和成佛的三个层次。傅翕在此处表达的是,通过内心的觉醒和修行,最终达到智慧、解脱和成佛的境界,这便是无上的成就。而“如如”则强调了一种超越世俗、超然物外的境界,即无论外界如何变化,内心都能保持平静和自在,这种状态即是无上的。
整首诗通过简练的语言,深刻地探讨了人生、自由、觉悟与成佛的主题,展现了傅翕作为禅宗大师的哲学思想和对生命本质的深刻洞察。
岁行辛巳建中年,诸公起废自林泉。
王师侧闻陛下圣,抱琴欲奏南风弦。
孤臣蒙恩已三命,望尧如日开金镜。
但忧衰疾不敢前,眼前黑花耳闻磬。
岂如道人山绕门,开轩友此岁寒君。
能来作诗赏劲节,家有晓事扬子云。
箨龙森森新间旧,父翁老苍孙子秀。
但知战胜得道肥,莫问无肉令人瘦。
是师胸中抱明月,醉翁不死起自说。
竹影生凉到屋椽,此声可听不可传。
桐植客亭欣款曲,歌倾家酿勿徘徊。
百年中半夜分去,一岁无多春暂来。
落日园林须秉烛,能言桃李听传杯。
红疏绿暗明朝是,公事相过得几回。
真常自在如来性,肯綮修持祗益劳。
十二因缘无妙果,三千世界起秋毫。
有心便醉声闻酒,空手须磨般若刀。
截断众流寻一句,不离兔角与龟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