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补落花诗九首·其七》
《补落花诗九首·其七》全文
明 / 王夫之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莫将旧价问千金,下砌萧萧败叶侵。

万紫向来空识面,寸丹何地觅知音。

梅魂不分春霪苦,荷怨难平晓露深。

脉脉菱花别有意,青铜留照阅来今。

(0)
鉴赏

这首诗是王夫之在明末清初所作的《补落花诗九首》中的第七首,诗人通过对落叶、花朵凋零的描绘,表达了对时光流逝、人事变迁的感慨,以及对知音难觅的深深忧虑。

首句“莫将旧价问千金”,暗示昔日繁华不再,曾经的高贵价值已不复存在,如同落花般凋零。接下来的“下砌萧萧败叶侵”描绘了台阶下落叶飘零的景象,营造出一种凄凉的氛围。

“万紫向来空识面,寸丹何地觅知音”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那些曾经绚丽多彩的花朵,如今只能空自欣赏,而知音难觅的无奈。"万紫"象征着繁花似锦,"寸丹"则借指红花,表达对美好事物易逝的哀叹。

“梅魂不分春霪苦,荷怨难平晓露深”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情感,梅花虽有坚韧的品格,但在春雨连绵中仍感苦涩,荷花虽美,但面对清晨的露水却无法排解心中的愁怨。这两句寓言性地表达了诗人内心的苦闷和无奈。

最后,“脉脉菱花别有意,青铜留照阅来今”以菱花和青铜镜作为意象,菱花含蓄地表达了自己的情感,而青铜镜则见证了岁月流转,反映出诗人对过去与现在的反思,以及对未来的期待。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世事无常的深刻理解,以及对知音难觅的感慨,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作者介绍
王夫之

王夫之
朝代:明   字:而农   号:姜斋   籍贯:湖广衡州府衡阳县(今湖南衡阳)   生辰:1619年10月7日-1692年2月18日

王夫之(1619年10月7日-1692年2月18日),字而农,号姜斋、又号夕堂,湖广衡州府衡阳县(今湖南衡阳)人。他与顾炎武、黄宗羲并称明清之际三大思想家。其著有《周易外传》、《黄书》、《尚书引义》、《永历实录》、《春秋世论》、《噩梦》、《读通鉴论》、《宋论》等书。王夫之自幼跟随自己的父兄读书,青年时期王夫之积极参加反清起义,晚年王夫之隐居于石船山,著书立传,自署船山病叟、南岳遗民,学者遂称之为船山先生。 
猜你喜欢

题秋风

霜风一夜将红叶,换尽江头万木青。

(0)

书妙圆塔院张道者屋壁

成都有一张道者,五十年来住村野。

祇将淡薄作家风,未省承迎相苟且。

南地禅宗尽偏参,西蜀丛林游已罢。

深知大藏是解粘,不把三乘定真假。

张道者,傍沙溪,居兰若,草作衣裳茅作舍。

活计生涯一物无,免被外人来借借。

寅斋午睡乐咍咍,檀越供须都不谢。

沿身不直五分铜,一句玄玄岂论价。

张道者,貌古神清不可画。

鹤性云情本自然,生死无心全不怕。

纵逢劫火未为灾,暗里龙蛇应叹讶。

张道者,不说禅,不答话,盖为人心难诱化。

尽奔名利谩驰驱,个个何曾有般若。

分明与说速休心,供家却道也烂也。

张道者,不聚徒,甚脱洒,不结远公白莲社。

心似秋潭月一轮,何用声名播天下。

(0)

下山过梅根

岸叶经秋坠晚枝,袅烟凌鬓促征期。

家从泽国谁能问,路在侯门自不知。

但恐老侵多病日,每忧忙过少年时。

可怜江上人堪笑,独倚残阳弄钓丝。

(0)

楼上看九华·其一

九朵连云势欲腾,鸟飞难到最高层。

谁家写在屏风上,岩下松间尽九僧。

(0)

东林寺

驻旆息东林,清泉洗病心。

炉峰霄汉近,烟树荔萝阴。

溪浚龙蛇隐,岩高雨露侵。

猿声云壑断,罄韵竹房深。

欲问吾师法,衰年力不任。

(0)

五言诗·其七

天下浮游人,商多买一半。

南北掷踪横,谁他暂归贯。

游游自觅活,不愁雁户役。

无心念二亲,有意随恶伴。

强处出头来,不须曹主唤。

闻苦即深藏,寻常拟于算。

欲似鸟作群,惊即当头散。

心毒无忠孝,不过浮游汉。

此是五逆贼,打杀何须案。

(0)
诗词分类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诗人
陈寅恪 李慈铭 顾贞观 司空图 唐庚 倪元璐 张问陶 郑清之 吴融 夏竦 徐夤 张说 梁寅 周文璞 张炎 贾岛 傅若金 贺知章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