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舟昔日闻吴咏,千里佳期愿不违。
开府风流争寂寞,长安前事尚依稀。
明时敢谓轻朱绂,旧隐谁同揽芰衣。
君是三旌恩独异,白蘋洲上肯思归。
扁舟昔日闻吴咏,千里佳期愿不违。
开府风流争寂寞,长安前事尚依稀。
明时敢谓轻朱绂,旧隐谁同揽芰衣。
君是三旌恩独异,白蘋洲上肯思归。
这首明代黎民表的诗《王使君元美招同吕光禄游砚山亭(其二)》表达了诗人对友情和仕途的感慨。首句“扁舟昔日闻吴咏”回忆起往昔与友人共游的美好时光,扁舟泛水,吴歌悠扬。接着,“千里佳期愿不违”寄托了诗人对友谊长存的愿望,希望彼此的约定不会因时空距离而违背。
“开府风流争寂寞”暗指友人如今在官场上的地位,虽然显赫,但诗人感受到其中的孤独寂寞。诗人以“长安前事尚依稀”暗示历史的沧桑变化,以及对过往人事的追忆。在“明时敢谓轻朱绂”中,他表明即使身处明时,也不轻易看轻官位,但心中仍有对隐逸生活的怀念。
“旧隐谁同揽芰衣”借古人之典故,表达对与朋友一同隐居生活的向往,然而现实中却难以实现。“君是三旌恩独异”赞美友人的特殊恩遇,而“白蘋洲上肯思归”则以景结情,以白蘋洲的意象象征归隐之地,表达了诗人对友人是否愿意回归自然的深深期待。
整首诗情感真挚,既有对友情的珍视,又有对仕途的深沉思考,以及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展现了诗人丰富的内心世界。
向卖花担上,落絮桥边,春思难禁。
正暖日温风里,门采遍香心。
夜夜稳栖芳草,还处处、先亸春禽。
满园林。
梦觉南华,直到如今。
情深。
记那人小扇、扑得归来,绣在罗襟。
芳意赠谁,应费万线千针。
谩道滕王画得,枉谢客、多少清吟。
影沉沉。
舞入梨花,何处相寻。
篆缕销金鼎。
醉沈沈、庭阴转午,画堂人静。
芳草王孙知何处,惟有杨花糁径。
渐玉枕、腾腾春醒。
帘外残红春已透,镇无聊、殢酒厌厌病。
云鬓乱,未忺整。
江南旧事休重省。
遍天涯、寻消问息,断鸿难倩。
月满西楼凭栏久,依旧归期未定。
又只恐、瓶沈金井。
嘶骑不来银烛暗,枉教人、立尽梧桐影。
谁伴我,对鸾镜。
粉痕销,芳信断,好梦又无据。
病酒无聊,欹枕听春雨。
断肠曲曲屏山,温温沉水,都是旧、看承人处。
久离阻。
应念一点芳心,闲愁知几许。
偷照菱花,清瘦自羞觑。
可堪梅子酸时,杨花飞絮,乱莺闹、催将春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