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条一径微,来往觉人稀。
忽听邻家闹,欢寻稚子归。
卷书真是懒,添火且相依。
强起扶行处,斜阳正满扉。
萧条一径微,来往觉人稀。
忽听邻家闹,欢寻稚子归。
卷书真是懒,添火且相依。
强起扶行处,斜阳正满扉。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静谧而略带寂寥的小巷景象。首句“萧条一径微”,通过“萧条”和“微”字,展现出小巷的冷清与狭窄,行人稀少,显得格外宁静。第二句“来往觉人稀”进一步强化了这种空旷感,强调了巷中的行人寥寥无几。
然而,诗歌的转折点在于“忽听邻家闹,欢寻稚子归”。这里通过“忽听”和“欢寻”两个词,生动地描绘出邻居家孩童的归来,带来了片刻的热闹与生机,使得寂静的小巷有了生活的气息。
诗人接着写到自己“卷书真是懒”,流露出一种闲适慵懒的生活态度,享受着这份难得的宁静。在寒冷的夜晚,“添火且相依”,暗示着诗人与火光相伴,增添了一份温暖与安慰。
最后,诗人“强起扶行处,斜阳正满扉”,在夕阳余晖洒满门扉的时刻,他勉强起身,这既是对生活的坚韧,也是对美好时光的留恋。整首诗以小巷为背景,通过动静结合的手法,展现了诗人内心世界的变化,以及对平凡生活中的温情与宁静的珍视。
阿堵不解醉,谁欤此颓然。
误入无功乡,掉臂嵇、阮间。
饮中八仙人,与我俱得仙。
渊明岂知道,醉语忽谈天。
偶见此物真,遂超天地先。
醉醒可还酒,此觉无所还。
清风洗徂暑,连雨催丰年。
床头伯雅君,此子可与言。
商也哀未忘,岁月忽已秋。
祥琴虽未调,馀悲不敢留。
矧此乃韵语,未入金石流。
羲之生五子,总角出银沟。
吾家有二许,下笔两不休。
君言不能诗,此语人信不?
千钟斯为尧,百榼斯为丘。
陋矣陶士衡,当以大白浮。
酒中那有失,醉则不惊鸥。
明当罚二子,已洗两玉舟。
窗前堆梧桐,床下鸣络纬。
佳人尺书到,客子中夜喟。
朝来一樽酒,晤语聊自慰。
秋蝇已无声,霜蟹初有味。
当为壮士饮,眦裂须磔猬。
勿作儿女怀,坐念蟏蛸畏。
山城亦何有,一笑泻肝胃。
泛舟以娱君,鱼鳖多可饩。
纵为十日饮,未遽主人费。
吾侪俱老矣,耿耿知自贵。
宁能傍门户,啼笑杂猩狒。
要将百篇诗,一吐千丈气。
萧条岁行暮,迨此霜雪未。
明朝出城南,遗迹观楚、魏。
西风迫吹帽,金菊乱如沸。
愿君勿言归,轻别吾所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