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花候秋节,远自《夏小正》。
坤裳有正色,鞠衣亦令名。
一从人伪胜,遂与天力争。
易姓寓非族,改颜随所令。
新奇既易售,粹驳宜相倾。
疾恶逢伯厚,识真似渊明。
君言我所印,世论谁敢评。
愿君为霜风,一扫紫与赪。
黄花候秋节,远自《夏小正》。
坤裳有正色,鞠衣亦令名。
一从人伪胜,遂与天力争。
易姓寓非族,改颜随所令。
新奇既易售,粹驳宜相倾。
疾恶逢伯厚,识真似渊明。
君言我所印,世论谁敢评。
愿君为霜风,一扫紫与赪。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文学家苏轼赠送给同僚朱逊的作品。诗中通过对黄花(菊花)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于品格高尚、不随波逐流的人物的赞美之情。
从“坤裳有正色”一句,可见苏轼借助《易经》中的坤卦(代表地,稳重和顺应)来形容黄花的端庄与坚守本真。接着“鞠衣亦令名”则强调了黄花不仅外表高洁,而且其内在品质也是值得称赞的。
诗人通过“一从人伪胜,遂与天力争”表达了黄花不随世俗浮华,而是与自然的力量相抗衡,这种坚持自我、不随波逐流的精神令人敬佩。接下来的“易姓寓非族,改颜随所令”则暗示了人应当效仿黄花,不因外界的压力改变自己的本质。
在后面的几句中,“新奇既易售,粹驳宜相倾”表达了世俗对于新奇事物容易追捧,而真正纯洁高尚的事物往往不被人理解和重视。接着“疾恶逢伯厚,识真似渊明”则赞美那些能够辨别是非、认识到真理的人,如同古代圣贤伯厚和渊明一样有着深远的智慧。
最后,“君言我所印,世论谁敢评。愿君为霜风,一扫紫与赪”则表达了对朱逊之的期望,希望他能像秋天的霜风一样,清洗掉世间的污秽和不公,使得真正的贤良之士能够被世人所认可。
这首诗通过黄花的形象,传递出作者对于品格、坚守自我以及对真理的追求等主题的深刻思考。同时,也反映了苏轼本人的高洁情操和不畏强权的人格魅力。
太白入房天示儆,丞相三公俱有?。
侍中已奏天官书,北寺狱词犹上请。
五官令史发奏章,奸谋夜召共与张。
尚书诏版出胁笔,一十七阉心计长。
白头老翁短才术,援剑突门肆呼叱。
门生官属务相随,谁解尽言箴八失。于乎!
太傅死,将军诛,洛阳都亭枭血颅。
宗亲宾党一日屠,朝廷大柄归阉奴。
乃有何尚书,不肯鉴前车。
又向嘉德殿前伏,属镂诛宦官良可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