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子陵祠》
《子陵祠》全文
宋 / 汪义荣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文]韵

四皓逃秦终翼惠,伯夷避纣亦归文。

先生岂是忘君者,最有维持汉鼎勋。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líng
sòng / wāngróng

hàotáoqínzhōnghuìbǎizhòuguīwén

xiānshēngshìwàngjūnzhězuìyǒuwéichíhàndǐngxūn

注释
四皓:指秦末四位著名隐士:东园公、甪里先生、绮里季、夏黄公。
翼惠:刘惠帝的字,汉惠帝刘盈。
伯夷:商朝末年的孤竹国王子,因反对周武王伐纣而饿死首阳山。
归文:归隐于文治之中。
岂是:怎能是。
忘君者:忘记君主的人。
维持:维护。
汉鼎:汉朝的政权。
勋:功勋。
翻译
四个隐士逃离秦国最终辅佐了刘惠帝,伯夷为了避开商纣王也选择了归隐。
先生您怎能忘记国家和君主,您的功勋最大,对维护汉朝江山有极大贡献。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汪义荣的作品,名为《子陵祠》。诗中通过对古代忠臣伯夷、四皓等人的提及,表达了诗人对于维护国家长久稳定和忠君之道的重视与赞赏。

“四皓逃秦终翼惠,伯夷避纣亦归文。”

这两句诗描绘了古代忠臣四皓(指东周时期的商山四皓)和伯夷,他们分别在秦朝和殷纣王灭亡后,都选择了隐居而不仕新君,表明了他们对旧主的忠诚和坚守道德操守。这里的“翼惠”和“归文”,暗示着四皓、伯夷等人的行为是出于对先君恩泽的记念和维护先君遗志。

“先生岂是忘君者, 最有维持汉鼎勋。”

这两句诗则转向对话者或被称赞者的赞颂。其中,“先生”指的是受尊敬的人物,这里可能是指某位历史人物或者理想中的忠臣形象。“岂是忘君者”表明这个人绝非会遗忘君恩之辈,而是“最有维持汉鼎勋”,即他最擅长于保持和继承汉朝的礼器制度及文化传统。这里的“汉鼎勋”象征着国家的法度与荣誉,诗人通过这样的表述,赞扬这位先生能够坚守忠诚之道,对国家的稳定发展做出了贡献。

整首诗通过历史典故和对忠臣行为的赞美,展现了诗人对于理想政治秩序和忠君思想的向往。

作者介绍

汪义荣
朝代:宋

汪义荣,黟县碧山村人,字焕之,乾道五年(1169)登进士第,历知崇仁县、桂阳军,有政声,除大理丞,卒于任上。
猜你喜欢

任氏鸣珰桥

清溪漱碧崖,衮衮寒声落。

子川爱溪声,架桥横绝壑。

山风撼松月,倚槛听喷薄。

遂号曰鸣珰,古人无此作。

(0)

乌生八九子

南山有乌鸟,生子层崖巅。

戢戢新羽成,相将弄晴烟。

朝饥集垄上,暮渴来岩前。

托居深林中,自足终尔年。

胡为去所依,无乃甘叶捐。

却爱庭树好,群飞投碧圆。

高枝踏未稳,身已随潜弦。

因知万物理,主者持默权。

凡云爱此命,生死期已然。

出入既有定,何叹于后先。

(0)

高堂山兜率寺

孤绝不可状,此山馀旧闻。

因官多暇日,与客到深云。

门外一尘断,座中千里分。

劳生当自去,缭绕下西曛。

(0)

过高塶城

颓壁乍高低,中间已乱蹊。

长原想鹅鹳,大冢记鲸鲵。

黯澹寒云结,萧疏野草齐。

兴亡尽遗迹,立马看扶犁。

(0)

刘生

历古推任侠,彼刘生者何。

提槌击朱亥,引剑刺荆轲。

饮肆扶头出,歌楼掉臂过。

无人继义勇,关陇气消磨。

(0)

仁宗皇帝挽诗十首·其七

浮世期云尽,清都位欲传。

秉圭徒请命,脱躧遂登仙。

遗泽流天下,重光照柩前。

几时来甲观,更待一千年。

(0)
诗词分类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诗人
睢景臣 陈敷 胡奎 卢龙云 曹家达 彭汝砺 释德洪 邵宝 释函是 吴与弼 陆深 释函可 黎民表 朱诚泳 李之世 项安世 林光 佘翔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