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家一尺潇湘石,扫尽云腴齿颊清。
警破午窗箕颍梦,转为风外小松声。
山家一尺潇湘石,扫尽云腴齿颊清。
警破午窗箕颍梦,转为风外小松声。
这是一首描绘山中生活的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清净淡远的情怀。
“山家一尺潇湘石”,开篇便设定了一种隐逸生活的场景。潇湘石,即是潇水之旁的石头,这里用来铺设山中的书案或坐具,显示出诗人对自然环境的亲近与融合。
“扫尽云腴齿颊清”,则通过动作和洁净的感觉,传达了诗人在大自然中洗涤尘埃、心灵得到净化的意境。云腴,指的是云雾之类,这里用来形容山中的细雨或薄雾;齿颊清,则是形容口齿之间的干净,暗示了诗人在自然中获得的心灵纯净。
“警破午窗箕颍梦”,这里的午窗,是指午睡时分的窗户;箕颍,即是午饭后的短暂休息。警破,则是在静寂中被惊醒,暗示着诗人对现实世界的觉醒和超越。
“转为风外小松声”,则进一步描绘了这种觉醒之后的情景。风外,小松,都是山中的自然景象,这里通过听觉来感受大自然的声音,表现出一种超脱尘世、与自然合一的境界。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山中生活的细腻描绘,传达了诗人追求精神自由和内心平静的心愿。
洞庭八月明月寒,湖龙捧出玻瓈盘。
湖风忽来浪如山,银城雪屋相飞翻。
白鼍树尾月中泣,倒卷君山轻一粒。
浪花拍碎回仙楼,万斛龙骧半天立。
雨师骑羊轰昼雷,红旗照波水路开。
青娥鬒发红蓝腮,紫丝络头垂黄能,《神弦》调急龙姑来。
公子新成江上宅,更依西渚结幽亭。
时清墟里还无警,月黑柴扉不用扃。
流水暗和琴瑟响,好山浓入画图青。
故人《白雪》歌难和,孺子《沧浪》曲自听。
每厌狂夫谈《酒谱》,还从处士授《茶经》。
庭前剩折忘忧草,不负君家玉胆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