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露再相换,游人犹未归。
岁新月改色,客久线断衣。
有鹤冰在翅,竟久力难飞。
千家旧素沼,昨日生绿辉。
春色若可借,为君步芳菲。
霜露再相换,游人犹未归。
岁新月改色,客久线断衣。
有鹤冰在翅,竟久力难飞。
千家旧素沼,昨日生绿辉。
春色若可借,为君步芳菲。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深秋即将迈入冬季的画面,自然景物与人的情感交织在一起,展现了诗人对远方游子不归的关切以及对春天美好的向往。
“霜露再相换”两句,通过霜露的反复更替,表现出时间的流逝和季节的变迁,同时也透露出一种秋末冬初的萧瑟感。游人未归,不仅是对远方行者的一种担忧,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寂寞。
“岁新月改色”以下几句,进一步描绘了时光流转和自然界的变化。岁末年初,月亮呈现出新的颜色,暗示着时间的推移。而客久线断衣,则是对远方游子的深切关怀,他们的衣衫已因长时间旅途中的风霜而破损。
“有鹤冰在翅”一句,以鹤翼上的冰晶来形容寒冷,表达了诗人对于飞不远离的无奈与力量不足的情感。鹤是游子的象征,而冰则是困境的比喻,这里传达了一种无法摆脱困境、难以归家的哀愁。
“千家旧素沼”一句,通过对旧日沼泽风光的描绘,唤起了诗人对于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昨日生绿辉,则是春天即将到来的预兆,万物复苏,生机勃勃。
最后,“春色若可借”一句,以问询的口吻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美好的渴望,如果能借得春色的美好,就愿意为你踏足在这芳菲之中。这不仅是对自然美景的赞叹,也是对远方游子的一种期许,希望他们能够快些返回,共享这份美好。
整首诗通过对季节变换和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远方游子的深切关怀以及对春天美好的向往。
少时本愿守坟墓,读书射猎毕此生。
断蓬遇风不自觉,偶入戎幕从西征。
朝看十万阅武罢,暮驰三百巡边行。
马蹄度陇雹声急,士甲照日波光明。
兴怀徒寄广武叹,薄福不挂云台名。
颔须白尽愈落莫,始读法律亲笞榜。
讼氓满庭闹如市,吏牍围坐高于城。
未嫌樵唱作野哭,最怕甜酒倾稀饧。
平生养气颇自许,虽老尚可吞司并。
何时拥马横戈去,聊为君王护北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