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漉漉,波烟玉。莎青桂花繁,芙蓉别江木。
粉态裌罗寒,雁羽铺烟湿。
谁能看石帆,乘船镜中入。
秋白鲜红死,水香莲子齐。
挽菱隔歌袖,绿刺罥银泥。
月漉漉,波烟玉。莎青桂花繁,芙蓉别江木。
粉态裌罗寒,雁羽铺烟湿。
谁能看石帆,乘船镜中入。
秋白鲜红死,水香莲子齐。
挽菱隔歌袖,绿刺罥银泥。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秋夜水景的图画,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独特感受和深邃情怀。
"月漉漉,波烟玉。" 这两句开篇便营造出一个梦幻般的夜晚月光下的水面景象,月光洒在波光粼粼的水上,如同细腻的烟霭缠绕着珍贵的玉石,给人一种神秘而美好的感觉。
"莎青桂花繁,芙蓉别江木。" 桂树的花开得繁盛,芙蓉与江边的树木交织在一起,这些景象展示了自然界的生机勃勃,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对秋天丰收景色的赞美之情。
"粉态裌罗寒,雁羽铺烟湿。" 这里通过对细腻衣物和冷冽空气的描绘,以及大雁翅膀覆盖着水面上的薄雾,诗人表达了秋夜的凉意和一种淡淡的忧郁。
"谁能看石帆,乘船镜中入。" 这两句则是对一种超脱现实、追求心灵自由的愿望的抒发。诗人幻想着有人能驾驶那如同石头般坚固的帆船,穿梭在水面上,就像是在镜子中一样平静和深邃。
"秋白鲜红死,水香莲子齐。" 这里通过对秋天花朵凋零与荷花及莲子成熟的描写,诗人传达了季节更迭、生生不息的自然规律,同时也表达了一种生命的消逝和收获并存的情感。
"挽菱隔歌袖,绿刺罥银泥。" 最后两句则是对一种高洁脱俗的生活态度的赞颂,或许诗人希望能够像挽起衣袖一般,超然物外,与自然和谐共生,而那“绿刺”与“银泥”的描绘,则增添了一种艺术创作时的灵感与享受。
整首诗通过对秋夜水景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情感和丰富的想象力,同时也展示了古典诗词在捕捉自然美、表达人生感怀方面的独到功用。
露冷天高,秋气爽、千林叶落。
惊初见、小桃枝上,盛开红萼。
浅淡胭脂经雨洗,剪裁玛瑙如云薄。
问素商、何事斗春工,施丹艧。芙蓉苑,颜如灼。
曾暗与,花王约。要乘秋名字,并传京洛。
回首瑶池高宴处,桂花香里骖高鹤。
但莫教、容易逐西风,轻飘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