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千馀里五年遥,两地同为断梗飘。
纵有逢迎皆气尽,不当离别亦魂销。
经过燕市仍吴市,相送皋桥又板桥。
愁绝驮铃催去急,白门烟柳晚萧萧。
三千馀里五年遥,两地同为断梗飘。
纵有逢迎皆气尽,不当离别亦魂销。
经过燕市仍吴市,相送皋桥又板桥。
愁绝驮铃催去急,白门烟柳晚萧萧。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与友人邵大仲在金陵分别的情景,情感深沉,充满离愁别绪。首联“三千馀里五年遥,两地同为断梗飘”以夸张的手法,形象地表达了两地相隔之远和时间之长,如同断梗随波逐流,暗示了友情的脆弱与漂泊不定。颔联“纵有逢迎皆气尽,不当离别亦魂销”则直接抒发了即使在相聚时也难以掩饰的离愁,即便是不正式的离别,也足以让人心神俱疲,魂魄消散。颈联“经过燕市仍吴市,相送皋桥又板桥”通过地点的转换,进一步强调了离别的普遍性和不可避免性,无论是在繁华的燕市还是宁静的吴市,无论是皋桥还是板桥,都留下了离别的足迹。尾联“愁绝驮铃催去急,白门烟柳晚萧萧”以生动的细节收束全诗,驮铃声声催促着离别,白门(南京的别称)的烟柳在傍晚时分显得格外萧瑟,营造出一种凄凉而哀婉的氛围,将离别的愁绪推向高潮。整首诗通过对空间、时间、人物情感的细腻描绘,展现了深厚的友情和对离别的深刻体悟,语言凝练,情感真挚,是清代离别诗中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