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罗新藕色,疏黛远山痕。
润发盘花腻,香心抱麝温。
彩鸾无秃羽,瑶草有灵根。
记踏婵娟巷,春烟满画门。
薄罗新藕色,疏黛远山痕。
润发盘花腻,香心抱麝温。
彩鸾无秃羽,瑶草有灵根。
记踏婵娟巷,春烟满画门。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夏日荷塘的美景。首句“薄罗新藕色”,以“薄罗”比喻轻柔的荷叶,而“新藕色”则点明了荷花初绽的清新之感,营造出一种清新脱俗的氛围。接着,“疏黛远山痕”一句,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将远处山峦的轮廓比作淡淡的眉黛,形象地描绘了山色的柔和与远近层次感。
“润发盘花腻,香心抱麝温”两句,进一步描绘了荷花的娇嫩与香气。荷花的花瓣如同湿润的发丝般细腻,而花心则仿佛藏着麝香,散发出阵阵清香。这里不仅描绘了荷花的形态美,也通过香气的描写,赋予了荷花一种神秘而诱人的气质。
“彩鸾无秃羽,瑶草有灵根”两句,将荷花与神话中的彩鸾、瑶草相联系,增添了诗歌的浪漫色彩。彩鸾象征着吉祥与美丽,瑶草则代表了仙界的珍稀植物,这里的描述暗示了荷花不仅美丽,还具有超凡脱俗的品质。
最后,“记踏婵娟巷,春烟满画门”两句,通过回忆的方式,将读者带入一个充满诗意的场景中。想象着在一条如婵娟般美丽的巷子里漫步,四周弥漫着春日的烟雾,画面充满了宁静与和谐之美。整首诗通过对荷花及其周围环境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深刻感悟和赞美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