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叶微飘秋兴生,牢骚意与大江横。
閒鸥最是忘机者,也识烟波钓叟名。
木叶微飘秋兴生,牢骚意与大江横。
閒鸥最是忘机者,也识烟波钓叟名。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秋日江边的宁静画面,通过自然景物和人物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自由与超脱的向往。
首句“木叶微飘秋兴生”,以落叶随风飘舞起始,点明了季节的转换,秋天的气息悄然滋生。落叶不仅是自然界的更替象征,也常常被古人用来表达时光流逝、人生易老的感慨。
次句“牢骚意与大江横”,将个人的情感与浩瀚的大江相联系,暗示了诗人内心的不平与忧郁,如同江水般无尽流淌。这里的“牢骚”不仅指个人的情绪,也可能暗含对社会现实的不满或对某种理想追求的挫败感。
第三句“闲鸥最是忘机者”,转而描写一只悠闲的鸥鸟,它似乎是最懂得放下心机、享受自在生活的生物。鸥鸟的自由自在与前文的“牢骚”形成对比,表达了诗人对超脱世俗、追求心灵自由的向往。
最后一句“也识烟波钓叟名”,则进一步深化了这种向往。这里提到的“烟波钓叟”是中国古代文学中常见的隐士形象,他们远离尘嚣,寄情山水,以钓鱼为乐。诗人说连鸥鸟都认识这样的隐士,意味着他渴望成为这样的人物,过上一种远离纷扰、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活。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自然景象和隐士形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由、超脱和自然生活状态的向往与追求,同时也流露出一丝对现实世界的无奈与不满。
得道年来八百秋,不曾飞剑取人头。
玉皇未有天符至,且货乌金混世流。
帝里重清明,人心自愁思。
车声上路合,柳色东城翠。
花落草齐生,莺飞蝶双戏。
空堂坐相忆,酌茗聊代醉。
猛风飘电黑云生,霎霎高林簇雨声。
夜久雨休风又定,断云流月却斜明。
冈头花草齐,燕子东西飞。
田塍望如线,白水光参差。
农妇白纻裙,农父绿蓑衣。
齐唱郢中歌,嘤儜如竹枝。
但闻怨响音,不辨俚语词。
时时一大笑,此必相嘲嗤。
水平苗漠漠,烟火生墟落。
黄犬往复还,赤鸡鸣且啄。
路旁谁家郎,乌帽衫袖长。
自言上计吏,年幼离帝乡。
田夫语计吏,君家侬定谙。
一来长安道,眼大不相参。
计吏笑致辞,长安真大处。
省门高轲峨,侬入无度数。
昨来补卫士,唯用筒竹布。
君看二三年,我作官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