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和郡守沈持要赏柑之什三首·其二》
《和郡守沈持要赏柑之什三首·其二》全文
宋 / 陈傅良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豪]韵

东都门外问征艘,去国身轻亦太豪。

谁可对床听夜雨,自于同社燕春醪。

不知温诏从天下,又罢幽寻与世遨。

从此宜休堂下梦,顾瞻松柏为谁高。

(0)
注释
征艘:远行的船只。
去国:离开国都。
夜雨:夜晚的雨声。
温诏:温暖的诏书,可能指皇帝的恩旨。
幽寻:隐居的探索或寻找。
堂下梦:厅堂下的梦境,可能指官场或世俗生活的幻想。
松柏:常用来象征坚贞和长寿,也可能暗指忠诚的士人。
翻译
在东都城门外询问远行的船只,离开国都感觉身体轻盈也过于豪迈。
谁能与我在夜里对床听雨声,独自享受同社饮酒的春日欢乐。
不知道温暖的诏书是否从天而降,又停止了我隐居的寻找,与世间游荡。
从此应该结束在厅堂下的梦境,回头望去,那松柏为谁而显得高大。
鉴赏

这首宋诗是陈傅良的作品,表达了诗人离开京都时的豪迈心情以及对未来的期待。首句"东都门外问征艘"描绘了诗人站在都城之外,询问即将启程的船只,流露出离别京城的洒脱。"去国身轻亦太豪"则写出诗人虽然远离故土,但内心却充满豪情。

接下来的两句"谁可对床听夜雨,自于同社燕春醪",诗人怀念起在京都与朋友共度的夜晚,一起聆听夜雨,畅饮春酒的情景,表达了深深的友情和对过去生活的怀念。

"不知温诏从天下,又罢幽寻与世遨"暗示了诗人可能接到朝廷的召唤,结束了隐逸的生活,准备接受新的使命。"温诏"指温和的诏书,"幽寻"指隐居的闲适生活,"遨"即游历。

最后两句"从此宜休堂下梦,顾瞻松柏为谁高"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生活的感慨,暗示自己将不再有闲暇做隐逸之梦,而是要关注国家大事,以松柏的坚韧自勉,暗示自己将以更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前行。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深沉,既有离别的豪放,又有对新生活的期待,体现了宋代士人的家国情怀和人生哲学。

作者介绍
陈傅良

陈傅良
朝代:宋

陈傅良(1137—1203),字君举,号止斋,学者称止斋先生,浙江温州瑞安湗村(今署瑞安市塘下镇罗凤街道)人,南宋著名学者、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乾道八年(1172)进士,官至宝谟阁待制、中书舍人兼集英殿修撰,为南宋一代名臣。青年时期执教于家塾,后主讲于茶院寺之南湖塾,学生数百。中进士后授泰州教授,仍在家教书。后任职湖南,公余在岳麓书院讲学,门墙极盛。卒谥文节。 著有《止斋文集》、《周礼说》、《春秋后传》、《左氏章指》等作品。其中,《八面锋》为宋孝宗击节赞叹,御赐书名,流传甚广。
猜你喜欢

和同年张季良少卿馈家酿韵三首·其一

六十衰颓愧鬓蓬,黄花更负一年中。

白衣谁荐红萸酒,吸尽残荷碧玉筒。

(0)

和吴玉臣先生己巳周甲诗

怀音何至望飞鸮,知是先生意独饶。

翩彼不如谁则觉,乐思难老世乎遥。

宫庭笾豆俱残废,芹藻鸾旂想敬昭。

修教可期人爱健,愿留胡考问前朝。

(0)

句·其二

压江揖翠镇庚方,一带蓝光属豫章。

(0)

满庭芳·其一八月十六日醴陵作

雨送凉来,风将云去,晚天千顷玻璃。

婵娟依旧,出海较些迟。

玉兔秋毫可数,疏星外、乌鹊南飞。

今何夕,空浮大白,一笑共谁持。

团栾,成露坐,云鬟香雾,玉臂清辉。

任短髭争挽,问我归期。

三弄楼头长笛,愁人处、休苦高吹。

沈吟久,支颐细数,四十九年非。

(0)

满江红·其三都下作

社雨初晴,烟光暖、吴山滴翠。

望绛阙、祥云亏蔽,粉垣千雉。

万柳低垂春似酒,微风不动天如醉。

遍万井、嬉嬉画图中,欢声里。嗟倦客,道傍李。

看人事,槐根蚁。立苍茫俯仰,漫悲身世。

靖节依然求县令,元龙老去空豪气。

便乘兴、一叶泛沧浪,吾归矣。

(0)

思佳客·其一王宰席上赠歌姬

把酒听歌始此回。流莺花底语徘徊。

神仙也许人间见,腔调新翻辇下来。

银烛灺,玉山颓。谁言弱水隔蓬莱。

绝胜想像高唐赋,浪作行云行雨猜。

(0)
诗词分类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诗人
繁钦 杜充 曹仁虎 张潮 席豫 陆贽 卢熊 王琚 顾众 司马承祯 许稷 何焯 谢混 鸠罗摩什 可朋 金俊明 陈文述 贺兰进明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