枉把浮生叹不辰,眼中草木又逢春。
君臣分在知蝼蚁,贤圣生来即凤麟。
知己世难逢鲍叔,高情今复见汪伦。
白头感慨终何极,漫尔狂歌和郢人。
枉把浮生叹不辰,眼中草木又逢春。
君臣分在知蝼蚁,贤圣生来即凤麟。
知己世难逢鲍叔,高情今复见汪伦。
白头感慨终何极,漫尔狂歌和郢人。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感慨与对友情的珍视。首联“枉把浮生叹不辰,眼中草木又逢春”中,“不辰”暗指时光流逝,感叹生命短暂;“草木逢春”则象征新生与希望,形成鲜明对比,表达出诗人对时光易逝、生命无常的无奈与感慨。
颔联“君臣分在知蝼蚁,贤圣生来即凤麟”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君臣关系比作蝼蚁,将贤圣比作凤麟,揭示了社会阶层的差异与个体价值的高低,同时也表达了对理想社会的向往与对现实的批判。
颈联“知己世难逢鲍叔,高情今复见汪伦”引用了历史典故,鲍叔牙与管仲的故事以及汪伦与李白的友情,强调了真正知音难遇的珍贵,以及友情的真挚与美好。
尾联“白头感慨终何极,漫尔狂歌和郢人”表达了诗人面对人生无尽的感慨与困惑,以狂歌寻求解脱,与郢人(古代楚国的乐师)相和,既展现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也暗示了通过艺术或自然寻求心灵慰藉的可能性。
整体而言,这首诗情感丰富,既有对生命的深刻思考,也有对友情的深情赞美,体现了明代文人的独特情怀与审美追求。
三千里地孤寒客,七十年前富贵家。
泛海玉龙驾雪浪,权藏头角混泥沙。
破波光如镜,三翼轻舟。
对雨馀、重岩叠嶂,何妨影堕清流。
望芙蕖、渺然如海,张云锦、掩映汀洲。
出水奇姿,凌波艳态,眼看□叶弄新秋。
恍疑是、金沙池内,玉井认峰头。
花深处,田田叶底,鱼戏龟游。
正微凉、西风初度,一弯斜月如钩。
想天津、鹊桥将驾,看宝奁、蛛网初抽。
晒腹何堪,穿针无绪,不如溪上少淹留。
竞笑语、追寻惟有,沈醉可忘忧。
凭清唱,一声檀板,惊起沙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