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日遂幽寻,空山落啸吟。
白云樵径僻,黄叶寺门深。
十月有春气,一僧多道心。
相看无别语,不辨是西林。
此日遂幽寻,空山落啸吟。
白云樵径僻,黄叶寺门深。
十月有春气,一僧多道心。
相看无别语,不辨是西林。
这首诗描绘了一次深入幽静山中的探访经历,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山中独特的自然景观和禅寺的宁静氛围。
首句“此日遂幽寻”,点明了时间与目的,即在某一日,诗人决定进行一次探索幽静之地的旅程。接着,“空山落啸吟”一句,以“空山”营造出山中寂静的氛围,而“落啸吟”则生动地描绘了山间回荡的悠长啸声,仿佛是大自然的歌唱,增添了诗的意境美。
“白云樵径僻,黄叶寺门深”两句,进一步描绘了山中的景象。白云缭绕,小路偏僻,暗示了山中环境的清幽与远离尘嚣。而“黄叶寺门深”则通过黄叶与寺庙的结合,不仅展现了季节的变化,也暗示了寺庙的古老与庄严。
“十月有春气,一僧多道心”两句,巧妙地将季节与人物心境联系起来。尽管已是深秋十月,但空气中似乎还弥漫着春天的气息,这不仅是对自然现象的描述,也是诗人内心感受的投射。同时,提到“一僧多道心”,既表现了僧人的超然物外,又暗示了诗人对禅宗思想的感悟与共鸣。
最后,“相看无别语,不辨是西林”两句,以简练的语言收束全诗。诗人与僧人相对无言,却心意相通,这种默契与和谐,让人感受到一种超越语言的情感交流。这里的“西林”可能是指具体的寺院名称,也可能象征着心灵深处的净土,表达了诗人对精神家园的向往与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情感抒发,展现了山中禅寺的独特魅力,以及诗人与自然、与僧人之间的心灵契合,是一首富有哲思与美感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