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过山边又水边,眼中非树即寒泉。
囊琴谩道樵青抱,流水高山不在弦。
行过山边又水边,眼中非树即寒泉。
囊琴谩道樵青抱,流水高山不在弦。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山水间的静谧景象,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独特感悟。
首句“行过山边又水边”,开篇便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充满自然风光的场景之中,行走在山与水之间,仿佛置身于一幅流动的画卷之中。次句“眼中非树即寒泉”,进一步强调了周围环境的纯净与宁静,无论是挺拔的树木还是清澈的寒泉,都映入眼帘,构成了一幅和谐的画面。
接着,“囊琴谩道樵青抱”,这里的“囊琴”可能是指携带琴之人,而“樵青”则可能是指打柴的年轻人。这一句似乎在说,即便有人带着琴,像樵青这样的年轻人一样,他们所怀抱的并非是音乐,而是自然本身。这不仅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推崇,也暗示了在自然面前,人类的其他追求显得微不足道。
最后,“流水高山不在弦”,这句话借用《高山流水》的典故,表达了真正的美并不在于外在的表现形式,而是在于内心的感受和理解。流水和高山,象征着自然界的壮丽与和谐,它们的存在超越了琴弦所能表达的范围,提醒人们去感受和体验这种内在的美。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描绘山水间的自然景色,以及对音乐与自然关系的思考,传达出一种回归自然、崇尚简朴生活的哲学思想,体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理解和独特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