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去日边远,宜春程尚赊。
呼童秣征马,带月趁啼鸦。
桥断复揭水,路穷还渡沙。
谁能饰厨传,裹饭野人家。
已去日边远,宜春程尚赊。
呼童秣征马,带月趁啼鸦。
桥断复揭水,路穷还渡沙。
谁能饰厨传,裹饭野人家。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长途跋涉的画面。"已去日边远"暗示行程漫长,离目的地还有很远的距离。"宜春程尚赊"则进一步强调旅程的遥远和时间的紧迫,春天的气息尚未抵达,路程却依然漫长。接下来的"呼童秣征马,带月趁啼鸦",诗人唤来童子喂饱马匹,自己则趁着月色,伴随着乌鸦的啼叫继续赶路,展现了旅途的艰辛与孤寂。
"桥断复揭水,路穷还渡沙"两句,通过描绘桥梁中断、河水需要涉过,以及道路尽头是沙漠的场景,形象地刻画出地形的复杂和行进的艰难。最后,诗人以"谁能饰厨传,裹饭野人家"作结,表达了对能在野外农家得到一顿热饭的期盼,流露出旅途中的思乡之情和对人间烟火的渴望。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新城道中的艰辛旅程,寓含着诗人坚韧不拔的精神和对温暖生活的向往。
此际东吴,正黄菊离披,紫螯郭索。
作装底急,使我伤于哀乐。
西堂夜话,算曾经、几番晦朔。
又来朝,河桥判袂,匆匆弟酬兄酢。昔日扬乌项橐。
须臾吾已老,凤飘鸾泊。乌衣门巷,变做豆花篱落。
半生牧豕,问何年,离蔬释屩。
喜余季,来春花暖,休恨一官禄薄。
烟中铠仗,影里弓刀,往来似织。
一片空明,夹纱水墨描蜹翼。
笑问何代兵争,更何朝方国。
滚遍街楼,有人喧笑帘隙。
些子光阴,恰一般、星驰飙激。
寸人豆马,依然幡幢戛击。
料想灰飞烛烬,战场方息。
顷刻收灯,红毬闷靠墙壁。
四月荆南多赛会。隔浦丛祠,日日村巫醉。
午后楝花风乍起,打门社首分鹅胾。
一饱欣然无个事。走趁杨花,飘荡东村里。
腰鼓盲词随处是,分棚又看梨园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