郡斋忽漫秋风入,芳树先凋一叶梧。
云际早看衡雁起,月明愁听峡猿呼。
绛侯不肯容才子,渔父无劳问大夫。
一自衔恩违省闼,何辞飘泊在江湖。
郡斋忽漫秋风入,芳树先凋一叶梧。
云际早看衡雁起,月明愁听峡猿呼。
绛侯不肯容才子,渔父无劳问大夫。
一自衔恩违省闼,何辞飘泊在江湖。
这首《郡斋秋思》是明代诗人皇甫汸的作品,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诗人身处郡斋时对秋日景象的感慨与思考。
首联“郡斋忽漫秋风入,芳树先凋一叶梧”,开篇即以秋风的突然到来,引发对自然更迭的敏感感知。秋风轻拂,不仅带来了季节的变换,也触动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波澜。接着,“芳树先凋一叶梧”一句,以梧桐叶的凋零作为秋天来临的标志,既形象又富有象征意味,暗含着时光流逝、万物衰败的感慨。
颔联“云际早看衡雁起,月明愁听峡猿呼”,进一步深化了秋日的凄清氛围。诗人仰望云间,看到大雁南飞,这既是自然界的景象,也是古人常用来寄托思乡之情的意象。而“月明愁听峡猿呼”则将情感推向高潮,月光下的山峡中传来猿猴的哀鸣,这一场景既凄美又充满忧伤,仿佛在诉说着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愁绪。
颈联“绛侯不肯容才子,渔父无劳问大夫”,运用典故,表达了诗人对自己遭遇的不平和无奈。这里借用了汉初名将周勃(字敬侯)和楚国隐士屈原的故事,暗示自己虽有才华却不得重用,如同才子不受绛侯赏识,又如大夫屈原被流放,无人问津。这种对比,既是对自身境遇的感慨,也是对社会现实的一种讽刺。
尾联“一自衔恩违省闼,何辞飘泊在江湖”,总结全诗,表达了诗人面对不公待遇的无奈与决绝。诗人自认蒙受恩泽,却未能留在朝廷,只能选择远离尘嚣,漂泊于江湖之间。这一句既是对个人命运的无奈接受,也是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整首诗通过对秋日景色的细腻描绘,以及对个人经历的深刻反思,展现了诗人复杂的情感世界和对社会现实的批判态度。语言流畅,情感真挚,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