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阁深弦诵,吾伊彻夜分。
邻鸡销夕漏,简蠹护香芸。
山鬼吹灯听,溪僧隔竹闻。
断机遗训在,秋梦落青云。
草阁深弦诵,吾伊彻夜分。
邻鸡销夕漏,简蠹护香芸。
山鬼吹灯听,溪僧隔竹闻。
断机遗训在,秋梦落青云。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充满书卷气的夜晚景象。诗人以“草阁深弦诵”开篇,将读者带入一个充满学习氛围的场景中,阁楼深处传来的琴声与读书声交织,营造出一种浓厚的文化气息。接着,“吾伊彻夜分”一句,暗示了这种学习和思考的持续性,不分昼夜。
“邻鸡销夕漏”描绘了时间的流逝,通过鸡鸣声的出现,暗示夜晚即将过去,时间在不知不觉中流逝。“简蠹护香芸”则进一步强调了书房的环境,书籍因年久而生虫,但书香依旧弥漫,体现了对知识的珍视和热爱。
“山鬼吹灯听”和“溪僧隔竹闻”两句,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将自然界的元素融入到画面中,增加了诗歌的生动性和想象力。山中的鬼魂似乎在倾听灯光下读书的声音,而溪边的僧侣隔着竹林也能听到这声音,进一步强化了夜晚的静谧与和谐。
最后,“断机遗训在,秋梦落青云”两句,借用了孟母三迁和断机教子的故事,表达了教育的重要性以及对后代的期望。即使在秋天的梦境中,也仿佛能看见青云之上的希望与未来,寓意着通过不懈的努力和正确的引导,能够达到理想的境界。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夜晚书房场景的细腻描绘,展现了浓郁的文化氛围和对知识的尊崇,同时也蕴含了深刻的教育哲理,是一首富有意境和情感的佳作。
涧边寻得压残枝,远寄蓬仙换得诗。
闯水花多凝雪重,漱冰香透出山迟。
笑从秘府朱颜索,洁与缁云素幌宜。
檐隙一痕华月堕,伴蟾蜍玉惜贞姿。
空山雨淫秋,妒我庭中犀。
犀敷粟玉英,浸渍仍葳蕤。
有如春方中,名品嗟淋漓。
因依海棠泪,著此霜蟾枝。
闻此辄掩耳,代犀前致辞。
燕脂怨无香,姿色独媚时。
烘晴睡未足,已惊胡马嘶。
彫零怕随雨,嫣然成怆悽。
鲜明擅韶华,不足较等夷。
自怜宫样黄,不结春风知。
木兰固可友,宿莽亦可师。
正色俗子憎,浓馥天风吹。
苔痕净如染,绿展承霏霏。
故家换骨法,降真合传衣。
大山与小山,骚雅同衿期。
至今百世下,犹有芗林诗。
何心与物竞,有泪无从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