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青草色映帘帷,寿母朝朝玩绿滋。
有句不缘春梦得,旁人错道谢家池。
青青草色映帘帷,寿母朝朝玩绿滋。
有句不缘春梦得,旁人错道谢家池。
这首元代诗人徐一夔的《寄题陈彦兼春草堂》以“青青草色映帘帷”开篇,描绘了一幅生机盎然的春日景象。草色与帘帷相映成趣,不仅渲染了环境的清新与雅致,也暗示了主人生活的闲适与高雅。接下来,“寿母朝朝玩绿滋”,进一步点明了春草之于寿母的滋养作用,既体现了自然界的和谐共生,也暗含了对长寿与幸福生活的美好祝愿。
“有句不缘春梦得”,这一句则转而探讨了艺术创作的灵感来源,指出并非所有佳句都源自梦境,而是源于生活中的点滴感悟和对自然的深切观察。这不仅是对陈彦兼春草堂独特魅力的赞美,也是对诗人自身创作理念的阐述,强调了观察生活、感受自然对于艺术创作的重要性。
最后,“旁人错道谢家池”,通过对比,巧妙地指出了陈彦兼春草堂不同于一般园林的特殊之处,即它不仅仅是一个观赏美景的地方,更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精神价值。这句话既是对陈彦兼个人品味的肯定,也是对整个春草堂及其所代表的生活方式的一种高度评价。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对春草堂及其环境的细腻描绘,以及对艺术创作和生活哲学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生活美学以及文化传承的独到见解,是一首富有哲理性和艺术性的佳作。
轩盖光照地,行人为裴回。
呼传君子出,乃是故人来。
访我入穷巷,引君登小台。
台前多竹树,池上无尘埃。
贫家何所有,新酒三两杯。
停杯款曲语,上马复迟回。
留守不外宿,日斜宫漏催。
但留金刀赠,未接玉山颓。
家酝不敢惜,待君来即开。
村妓不辞出,恐君冁然咍。
形适外无恙,心恬内无忧。
夜来新沐浴,肌发舒且柔。
宽裁夹乌帽,厚絮长白裘。
裘温裹我足,帽暖覆我头。
先进酒一杯,次举粥一瓯。
半酣半饱时,四体春悠悠。
是月岁阴暮,惨冽天地愁。
白日冷无光,黄河冻不流。
何处征戍行,何人羁旅游。
穷途绝粮客,寒狱无灯囚。
劳生彼何苦,遂性我何优。
抚心但自愧,孰知其所由。
有一燕赵士,言貌甚奇瑰。
日日酒家去,脱衣典数杯。
问君何落拓,云仆生草莱。
地寒命且薄,徒抱王佐才。
岂无济时策,君门乏良媒。
三献寝不报,迟迟空手回。
亦有同门生,先升青云梯。
贵贱交道绝,朱门叩不开。
及归种禾黍,三岁旱为灾。
入山烧黄白,一旦化为灰。
蹉跎五十馀,生世苦不谐。
处处去不得,却归酒中来。
长安千万人,出门各有营。
唯我与夫子,信马悠悠行。
行到曲江头,反照草树明。
南山好颜色,病客有心情。
水禽翻白羽,风荷袅翠茎。
何必沧浪去,即此可濯缨。
时景不重来,赏心难再并。
坐愁红尘里,夕鼓鼕鼕声。
归来经一宿,世虑稍复生。
赖闻瑶华唱,再得尘襟清。
平生早游宦,不道无亲故。
如我与君心,相知应有数。
春明门前别,金氏陂中遇。
村酒两三杯,相留寒日暮。
勿嫌村酒薄,聊酌论心素。
请君少踟蹰,系马门前树。
明年身若健,便拟江湖去。
他日纵相思,知君无觅处。
后会既茫茫,今宵君且住。
白头老人照镜时,掩镜沈吟吟旧诗。
二十年前一茎白,如今变作满头丝。
吟罢回头索杯酒,醉来屈指数亲知。
老于我者多穷贱,设使身存寒且饥。
少于我者半为土,墓树已抽三五枝。
我今幸得见头白,禄俸不薄官不卑。
眼前有酒心无苦,只合欢娱不合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