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千万人,出门各有营。
唯我与夫子,信马悠悠行。
行到曲江头,反照草树明。
南山好颜色,病客有心情。
水禽翻白羽,风荷袅翠茎。
何必沧浪去,即此可濯缨。
时景不重来,赏心难再并。
坐愁红尘里,夕鼓鼕鼕声。
归来经一宿,世虑稍复生。
赖闻瑶华唱,再得尘襟清。
长安千万人,出门各有营。
唯我与夫子,信马悠悠行。
行到曲江头,反照草树明。
南山好颜色,病客有心情。
水禽翻白羽,风荷袅翠茎。
何必沧浪去,即此可濯缨。
时景不重来,赏心难再并。
坐愁红尘里,夕鼓鼕鼕声。
归来经一宿,世虑稍复生。
赖闻瑶华唱,再得尘襟清。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与友人在长安城外游玩的景象。诗中“长安千万人,出门各有营”两句勾勒出一幅繁华都市的生活图画,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追求和打算。而诗人自己则与朋友信马由缰,悠然自得地行走在曲江之滨。这里的“悠悠行”四字,不仅形容了诗人的心境,也反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闲适情怀。
“行到曲江头,反照草树明。”这一句通过对景色的描绘,表现了自然界的清新与明媚,曲江水面上的倒影增添了一份宁静和美好。紧接着,“南山好颜色,病客有心情。”诗人虽身为远方来的旅客,心中却对这片风景怀有一份特别的情感,这种情感与其病中的身体状态形成了对比,显得格外珍贵。
“水禽翻白羽,风荷袅翠茎。”这一联通过动静结合的笔法,描绘出水鸟戏水、荷花在风中摇曳的生动画面,展示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细腻观察和感悟。
“何必沧浪去,即此可濯缨。”诗人通过这两句表达了一种顺其自然,不必远行他乡就能达到心灵净化的思想。这里的“濯缨”意指洗涤尘世的羁绊,象征着精神上的解放。
接下来的“时景不重来,赏心难再并。”则是诗人对时光流逝、美好景致不可复返的感慨之情。这里强调了珍惜当下,及时享受生活中的美好。
“坐愁红尘里,夕鼓鼕鼕声。”在红尘俗世中,诗人不免有所忧虑,而傍晚时分的鼓声似乎也增添了一份悲凉。
然而,“归来经一宿,世虑稍复生。”这一句表明了诗人经过一夜的休息后,对于尘世的烦恼和忧虑似乎有所缓解,心态得以平和。
最后,“赖闻瑶华唱,再得尘襟清。”则是对友人的歌声表示感激,这种美妙的艺术享受让诗人感到精神上的净化和安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