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阙辞严召,云栖得坐忘。
尊生三洞箓,起死上池方。
神托飞鱼化,丹馀旧灶香。
从今纪甲子,华表伫还乡。
天阙辞严召,云栖得坐忘。
尊生三洞箓,起死上池方。
神托飞鱼化,丹馀旧灶香。
从今纪甲子,华表伫还乡。
这首挽词《沈洞元挽词》由宋代诗人张纲所作,通过对逝者沈洞元的追忆与悼念,展现了对逝者的深切哀思和对其生前品德的赞美。
首句“天阙辞严召”,以“天阙”象征逝者已去往另一个世界,用“严召”形容其离世时庄重而神圣的氛围,表达了对逝者的尊敬与怀念。
“云栖得坐忘”一句,运用了佛教中的“坐忘”概念,意指在云中静坐,达到心灵的解脱与自由,暗示沈洞元在另一个世界找到了内心的平静与超脱。
“尊生三洞箓,起死上池方”两句,通过“三洞箓”和“上池方”的引用,既体现了沈洞元生前对道家学说的深入研究,也寄托了对逝者能超越生死、获得永恒的希望。
“神托飞鱼化,丹馀旧灶香”描绘了沈洞元的灵魂如同飞鱼般自由翱翔,而“丹馀旧灶香”则暗示其修炼之道的痕迹依然留存在世间,香气永存,象征着沈洞元的精神与成就将被后人铭记。
最后,“从今纪甲子,华表伫还乡”表达了对逝者未来的期待,即从今往后,每过一年都将是对其生命的纪念,而华表作为古代路标,此处象征着沈洞元将如归乡之人,虽身已远去,但精神永存,永远在人们心中。
整首挽词情感深沉,语言典雅,不仅表达了对逝者的哀悼之情,更蕴含了对生命、信仰与精神追求的深刻思考。
吟君遗我百篇诗,使我独坐形神驰。
玉琴清夜人不语,琪树春朝风正吹。
郢人斤斲无痕迹,仙人衣裳弃刀尺。
世人方内欲相寻,行尽四维无处觅。
功成频献乞身章,摆落襄阳镇洛阳。
万乘旌旗分一半,八方风雨会中央。
兵符今奉黄公略,书殿曾随翠凤翔。
心寄华亭一双鹤,曰陪高步绕池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