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再叠前韵答诸君见和·其二》
《再叠前韵答诸君见和·其二》全文
清 / 姚燮   形式: 古风  押[药]韵

人心无百窍,世事苦纷凿。

自顾七尺躯,清瘦已为鹤。

咄嗟眼中人,谁能免沟壑?

耳目不自娱,春阳亦荒漠。

天倪鬯内和,元气为之橐。

外如枯木禅,面有冰雪削。

独歌眄野坰,空声激烟箨。

蛰日在九渊,大地感黄落。

壶浆不涤愁,沈湎亦何乐?

万里荒云横,炯然见一鹗。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世事的深刻洞察与个人情感的细腻表达。开篇“人心无百窍,世事苦纷凿”以简洁有力的语言揭示了人心的复杂与世事的艰难,表达了对现实的深切感慨。接着,“自顾七尺躯,清瘦已为鹤”运用比喻,将自己比作瘦弱的仙鹤,形象地展现了个体在世事中的渺小与孤独。

“咄嗟眼中人,谁能免沟壑?”一句直抒胸臆,对人性的复杂与世态炎凉进行了深刻的反思。接下来,“耳目不自娱,春阳亦荒漠”则进一步描绘了内心的荒凉与外界环境的冷漠,暗示了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巨大差距。

“天倪鬯内和,元气为之橐”转而探讨宇宙自然的和谐与内在的平静,与前面的描述形成对比,展现出诗人对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向往。“外如枯木禅,面有冰雪削”通过外在形象的描绘,表现了诗人内心世界的坚韧与冷静。

“独歌眄野坰,空声激烟箨”描绘了诗人独自歌唱,目光投向广阔的田野,声音穿透烟雾,象征着心灵的自由与超越。“蛰日在九渊,大地感黄落”以自然界的变化隐喻人生的起伏与变迁,强调了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

最后,“壶浆不涤愁,沈湎亦何乐?”表达了诗人对物质享受的淡漠,以及对精神慰藉的渴望。“万里荒云横,炯然见一鹗”以辽阔的天空与孤傲的鹰为喻,象征着诗人虽处困境,但依然保持高洁与独立的精神状态。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个人情感、社会现象、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社会、自然的深刻思考与独特感悟,体现了其深厚的情感内涵和哲学思考。

作者介绍
姚燮

姚燮
朝代:清   字:梅伯   号:复庄   籍贯:浙江镇海(今宁波北仑)   生辰:1805—1864

姚燮(1805—1864)晚清文学家、画家。字梅伯,号复庄,又号大梅山民、上湖生、某伯、大某山民、复翁、复道人、野桥、东海生等,浙江省宁波市(镇海县)北仑区人。道光举人,以著作教授终身。治学广涉经史、地理、释道、戏曲、小说、红学、诗歌、书画。著有《今乐考证》、《大梅山馆集》、《疏影楼词》等。
猜你喜欢

阿几

小儿名阿几,眉目颇疏明。

日来书案傍,学我读书声。

男儿事业多,何必学读书。

自古奇男子,往往羞为儒。

阿几笑谓爷,薄云无密雨。

看爷饥寒姿,儿岂合贵富。

翁家破箧中,惟有书与史。

教儿不读书,更欲作何事。

(0)

九月十八日梦中作闻雁诗

何日离燕碛,来投江上洲。

高鸣云际夜,冷度雨中秋。

缯缴远须避,稻粱寒未收。

春风归翼便,容易一冬留。

(0)

失性

失性摧颓君子鹤,忘羞跳掷沐猴冠。

须知六合枭鸾杂,供与閒人静处看。

(0)

啄木吟

志非啄木在啄虫,利觜似染虫血红。

木外无虫虫在中,外视一啄殊不空。

人嗟木皮遭齧毁,岂知虫多木心死。

木心无蠹木乃荣,安得去国之蠹如此觜。

(0)

缘识·其四十八

假合于形影,如同梦里身。

若言等级类,谁是较量人。

(0)

泽民因诵乐天欲留年少待富贵富贵不来年少去之句慨然有感遂广此意作诗相示余以谓人之会遇各自有时年少固不可留而时亦何可待乐天自不应出此语而泽民亦不应为此诗因反其意以和之·其二

劝君且醉瓮头春,休把升沉累此身。

自古功名须遇主,到头富贵不由人。

蟠胸器业元高世,落笔词章更出尘。

道在何忧年少去,九重前席会相亲。

(0)
诗词分类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诗人
徐凝 冯延巳 夏完淳 张可久 曹邺 归有光 陈赓 党怀英 杨炯 李壁 戎昱 张载 潘岳 薛逢 梁章钜 孙光宪 王处一 黄瑜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