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家不可仕,九夷宁足居。
天意不在东,圣图将安如。
海桴驰远情,凤哀想皇初。
载䞇有濩落,驱轮竟萧疏。
暮春二三子,一笑欣归欤。
鲁女居东邻,白发不嫁人。
投以双玉环,澹如秋月新。
匪石安可转,贞心难缁磷。
不睹桃花源,弃余如参辰。
风吹玉笛来,万籁高青旻。
蓬莱亦不远,欲往无良因。
三家不可仕,九夷宁足居。
天意不在东,圣图将安如。
海桴驰远情,凤哀想皇初。
载䞇有濩落,驱轮竟萧疏。
暮春二三子,一笑欣归欤。
鲁女居东邻,白发不嫁人。
投以双玉环,澹如秋月新。
匪石安可转,贞心难缁磷。
不睹桃花源,弃余如参辰。
风吹玉笛来,万籁高青旻。
蓬莱亦不远,欲往无良因。
这首《归欤词》是明代诗人沈一贯所作,通过其独特的文笔和深邃的思想,展现了诗人对仕途、人生、自然与理想境界的深刻思考。
首句“三家不可仕,九夷宁足居”表达了诗人对于官场的不满与对远离尘嚣生活的向往。接着,“天意不在东,圣图将安如”则流露出对当时政治局势的忧虑,暗示了对权力中心的质疑。诗人借“海桴驰远情,凤哀想皇初”描绘了一幅远离尘世、心灵自由翱翔的画面,表达了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载䇺有濩落,驱轮竟萧疏”两句,通过比喻手法,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失落,以及在现实中的挣扎与无奈。接下来,“暮春二三子,一笑欣归欤”则在对比中展现了一种超脱世俗的乐观态度,似乎在说,即使面对困境,也能找到心灵的归宿。
“鲁女居东邻,白发不嫁人”这一段,诗人运用了鲁女不嫁的典故,象征着坚守贞洁、不随波逐流的精神品质。“投以双玉环,澹如秋月新”进一步强调了这种精神的纯净与美好,如同秋夜之月,清冷而明亮。
“匪石安可转,贞心难缁磷”则是对前文情感的深化,表达了诗人对忠诚与坚持的赞美,即使外界环境如何变化,内心的原则与信念也不会改变。“不睹桃花源,弃余如参辰”则以桃花源的隐喻,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状态的向往,同时也暗示了现实与理想的冲突。
最后,“风吹玉笛来,万籁高青旻”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和谐的画面,仿佛是心灵深处的呼唤,引领着诗人向着更加纯净、自由的世界前进。“蓬莱亦不远,欲往无良因”则以蓬莱仙岛为象征,表达了对超越现实、追寻更高理想境界的渴望,同时又感叹于实现这一目标的困难重重。
整体而言,《归欤词》不仅展示了诗人丰富的情感世界和深邃的思想内涵,也反映了明代社会背景下文人士大夫对于个人命运、理想追求与现实困境的复杂思考。
老子婆娑,那回也上南楼去。
素娥有恨隐云屏,元是娇痴故。鸾扇徘徊未许。
耿多情、为谁堪诉。使君愁绝,独倚阑干,后期无据。
有酒如船,片云扫尽霓裳露。
他时与客更携鱼,犹记临皋路。因念南羁北旅。
醉乌乌、凭君楚舞。问君不见,璧月词成,楼西沉处。
老去光阴驶。向西风、疏林变缬,残霞成绮。
尚喜暮年腰脚健,不碍登山临水。
算自古、英游能几。
客与桓公俱臭腐,独流传、吹帽狂生尔。
后来者,亦犹此。篮舆伊轧柴桑里。
问黄花、没些消息,空篱而已。
赖有一般芙蓉月,偏照先生怀里。
且觅个、栏干同倚。
检点樽前谁见在,忆平生、共插茱萸底。
欢未足,饮姑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