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江汇岷峨,新都独神王。
十九读中秘,雅负公辅望。
五十备鼎铉,遂参焦李行。
皇天亦佳祸,阉武肆波荡。
穆驭穷遐迹,居守艰万状。
用藏体犹在,机密身不丧。
及乎弥留际,经纶始聊畅。
片纸缚元凶,余党皆砧盎。
一诏苏九垂,允矣救时相。
事久名始易,危身以奉上。
蜀江汇岷峨,新都独神王。
十九读中秘,雅负公辅望。
五十备鼎铉,遂参焦李行。
皇天亦佳祸,阉武肆波荡。
穆驭穷遐迹,居守艰万状。
用藏体犹在,机密身不丧。
及乎弥留际,经纶始聊畅。
片纸缚元凶,余党皆砧盎。
一诏苏九垂,允矣救时相。
事久名始易,危身以奉上。
此诗颂扬了明代杨廷和的卓越功绩与忠诚。杨廷和,官至特进光禄大夫、左柱国、少师兼太子太师、吏部尚书、华盖殿大学士,追赠为太保,谥号“文忠”。诗人王世贞通过这首诗,描绘了杨廷和从年轻时即深得朝廷信任,到晚年仍能临危受命,展现出非凡的政治才能与高尚的品德。
诗中提到杨廷和在中秘府学习,年仅19岁便已显露出成为宰辅的潜力;50岁时,他参与国家政事,与焦竑、李东阳并肩作战。然而,国家遭遇不幸,阉宦之祸肆虐,杨廷和作为皇帝的辅佐,面对复杂严峻的局面,他不仅保全了自身,更在病重之际,展现出政治家的智慧,成功平定叛乱,拯救国家于危难之中。他的行动如同一张纸,将元凶绳之以法,其余同伙则被严惩。他的一道诏令,使得国家得以恢复稳定,证明了他是挽救时局的良相。
随着时间的推移,杨廷和的功绩逐渐被人们所认可,他的牺牲与奉献,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君主与国家。这首诗不仅是对杨廷和个人功绩的赞美,也是对其忠诚与智慧的高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