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日苦短,去日苦长。日长不自觉,日短令人伤。
君不见望后月又不见霜中蕊,清光纵好魄巳亏。
芳心欲动根先死,少年不知老可悲,衰老却忆少年时。
来日苦短,去日苦长。日长不自觉,日短令人伤。
君不见望后月又不见霜中蕊,清光纵好魄巳亏。
芳心欲动根先死,少年不知老可悲,衰老却忆少年时。
这首诗以日常生活中的感受入手,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深刻感慨。"来日苦短,去日苦长"直接揭示了时间的无情,未来的日子看似短暂,而过去的日子却仿佛漫长。接着,诗人通过"日长不自觉,日短令人伤",描述了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往往忽视时间的飞逝,直到察觉到青春不再时才倍感惋惜。
"望后月又不见霜中蕊"借月光和霜华的景象,进一步强调岁月如梭,美好的事物易逝。"清光纵好魄已亏"暗喻人的青春年华虽美好,但终将老去,如同月亮的盈亏变化。"芳心欲动根先死"运用比喻,表达青春的热情与生命力在逐渐衰退,暗示生命的无奈。
最后两句"少年不知老可悲,衰老却忆少年时"直抒胸臆,道出了人生的无常和对逝去青春的深深怀念。整体来看,这首诗语言朴素,情感深沉,寓言性强,富有哲理,体现了刘基作为元末明初文学家的深厚底蕴。
未了烟霞痼,来从大涤游。
一区藏世界,九锁閟林丘。
寒翠霏霏起,春波慢慢流。
人间空岱岳,海上谩瀛洲。
隐迹悲猿鹤,祥光射斗牛。
有人相领略,何地不夷犹。
好景行行得,遗踪细细搜。
山根云欲滃,石罅凤仍留。
琴瑟听泉奏,珠玑看瀑流。
山灵应有识,鄙句含包羞。
逸兴那能已,奇观谩此酬。
会须寻石室,相继筑菟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