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秋日入白云访雪谷密因诸上人精舍二首·其二》
《秋日入白云访雪谷密因诸上人精舍二首·其二》全文
明 / 梁元柱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

秋山乘兴信蓝舆,支遁山云独掩庐。

真谛可参无上法,浮生暂署阿兰居。

双趺慧日依林静,半岭晨钟集涧疏。

此地情缘知不浅,何年身世许凭虚。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秋日探访隐士雪谷密因上人的精舍时的所见所感。首句“秋山乘兴信蓝舆”,以“秋山”为背景,点明季节与地点,诗人兴致勃勃地乘坐着轻便的车辆前往,展现出一种悠然自得的旅行状态。接着,“支遁山云独掩庐”,描绘出隐士居住环境的清幽与孤独,仿佛与世隔绝,只有山云相伴,隐喻了隐士超脱尘世的生活态度。

“真谛可参无上法,浮生暂署阿兰居”,这两句表达了对隐士智慧和修行境界的赞叹,认为他的生活就是对最高真理的实践,而世俗生活只是暂时的栖息之所。这里运用了佛教中的概念,如“真谛”、“无上法”、“阿兰若”(寂静处),强调了精神追求与物质生活的对比。

“双趺慧日依林静,半岭晨钟集涧疏”,进一步描绘了隐士生活环境的宁静与和谐。双趺,即双足,这里比喻隐士的智慧如同日光照耀,即使在林间也能感受到其宁静的力量。半岭晨钟,暗示时间的流逝与生活的节奏,而集涧疏则描绘了水流的细密与稀疏,营造出一种自然与内心的和谐统一。

最后,“此地情缘知不浅,何年身世许凭虚”,表达了诗人对隐士生活的情感共鸣与向往,认为与隐士之间有着深厚的情谊,同时也流露出对自身身世的反思,渴望能够像隐士一样,摆脱尘世的束缚,追求心灵的自由与宁静。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哲思,展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对人生真谛的探索,充满了对自然与精神世界的赞美。

作者介绍

梁元柱
朝代:明

梁元柱(一五八九 — 一六三六),字仲玉,号森琅。顺德人。明熹宗天启二年(一六二二)进士,初授翰林院庶吉士,拔选陕西道御史。以疏参东厂魏忠贤,忤旨夺官归里。乃构堂于粤秀山麓,颜曰“偶然”。毅宗崇祯元年(一六二八),召补福建道御史。三年,监北京乡试。旋奉敕按云南,便道归省,连遭父母之丧,起补广西参议,未赴而病卒。有《偶然堂集》四卷。事见罗孙耀撰墓志铭、吴元翰撰行状。清黄培彝修康熙十三年刊《顺德县志》卷八、清道光《广东通志》卷二八三有传。
猜你喜欢

寄刘实斋侍郎

狂胡昔犯高安郡,井邑皆经蹀血馀。

儿童犹记驯治化,盗贼能全白鹤居。

子政子骏皆博学,公是公非各著书。

侍郎鼎贵殿诸老,刘氏愈蕃而大欤。

(0)

陪宋侯赵倅过仓部弟家园宾主有诗次韵二首·其一

驾鸡栖尾隼舆行,取次亭台若幻成。

五亩季方荣独乐,一麾侯岂厌承明。

芳时别驾联镳出,归晚华灯夹道迎。

留得广平春却否,传闻已有玺书旌。

(0)

读崇宁后长编二首·其二

陈迹分明断简中,才看卷首可占终。

兵来尚恐妨恭谢,事去徒知悔夹攻。

丞相自言芝产第,太师频奏鹤翔空。

如何直到宣和季,始忆元城与了翁。

(0)

诸公载酒贺余休致水村农卿有诗次韵·其五

聃书深远绝难窥,止足书中向上机。

但看杖扶博山入,不知扇赐曲江归。

年饥方虑沟中瘠,旰食欲令天下肥。

念此令人生内热,溪边赖有涤烦矶。

(0)

挽表叔赵君任安抚二首·其二

叔在兵间日,书常笑我孱。

初云机会易,晚叹事功难。

寂寞郎官省,荒凉上将坛。

遥怜会稽窆,新种短松寒。

(0)

挽林推官内方孺人

身畔无钗泽,何由葬礼奢。

明时选人妇,先帝近臣家。

白首持巾帨,青灯缉苧麻。

寺西同窆处,风日怆寒笳。

(0)
诗词分类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诗人
符曾 戴冠 冯道 蒋防 曹禾 陶翰 冯梦龙 查升 孙奇逢 陆羽 陆希声 刘邦 卢谌 顾允成 马怀素 刘三吾 李天馥 杨云翼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