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闷题》
《闷题》全文
宋 / 华岳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此心忠义出天资,奴隶儿童莫强为。

燕雀不知鸿鹄志,牛羊徒饰虎狼皮。

事当桀犬吠尧日,书在塞鸿归汉时。

拔剑问天天不语,料天还愧负男儿。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mēn
sòng / huáyuè

xīnzhōngchūtiānértóngqiángwèi

yànquèzhī鸿hóngzhìniúyángjiéláng

shìdāngjiéshífèiyáoshūzàisāi鸿hóngguīhànshí

jiànwèntiāntiānliàotiānháikuìnánér

注释
忠义:忠诚和道义。
奴隶儿童:地位低下的孩子。
燕雀:比喻见识短浅的人。
鸿鹄:比喻有远大志向的人。
桀犬吠尧日:比喻暴君的走狗对圣明君主的攻击。
塞鸿:边塞的大雁,象征传递信息的人。
拔剑问天:表达强烈的质询或决心。
愧负:使感到羞愧或辜负。
翻译
这颗心忠诚正义出于天赋,儿童奴隶无需勉强效仿。
燕雀不懂大雁的远大志向,牛羊只适合披着虎狼的皮。
当权者像夏桀之犬对着尧日狂吠,历史记录在边塞鸿雁回归汉朝的时刻。
拔剑向天质询,但天空沉默不语,料想连天也会对男儿的壮志感到惭愧。
鉴赏

此诗语言雄辩,意境高远,充分展现了诗人坚定的理想和不屈的个性。首句“此心忠义出天资”表明诗人的忠诚和正义源自天性,不是后天所求。而“奴隶儿童莫强为”则警示世人不要将自己或他人强迫成为不自由的状态,体现了对自由的渴望。

接着,“燕雀不知鸿鹄志”用比喻的手法表达了小鸟无法理解大鹤远大的志向和抱负。而“牛羊徒饰虎狼皮”则形象地描绘了一些人虽然外表看似强悍,但实际上并无真正的力量,只是徒有其表。

再下来,“事当桀犬吠尧日,书在塞鸿归汉时”通过历史典故,表现了诗人对历史英雄的赞美和自比之意。其中“桀犬吠尧日”暗指古代桀犬不畏强权,敢于直言;“书在塞鸿归汉时”则是说李广曾在边塞上留下战功,如同古人塞上的鸿雁传递信息。

末句“拔剑问天天不语,料天还愧负男儿”更是表达了诗人面对天地的质疑和自信。虽然天不言语,但诗人自信自己的行为与选择是正确的,甚至认为天也会为不能公平对待世间男儿而感到愧疚。

整首诗通过强烈的情感和鲜明的意象,展现了诗人的浩然正气和不畏强权的精神风貌。

作者介绍

华岳
朝代:宋   字:子西   籍贯:贵池(今属安徽)   生辰:1205

华岳,南宋诗人。生卒年不详,字子西,贵池(今属安徽)人。因读书于贵池齐山翠微亭,自号翠微,武学生。开禧元年(1205)因上书请诛韩侂胄、苏师旦,下建宁(今福建建瓯)狱。韩侂胄诛,放还。嘉定十年(1217),登武科第一,为殿前司官属。密谋除去丞相史弥远,下临安狱,杖死东市。其诗豪纵,有《翠微北征录》。 
猜你喜欢

题杨仲德照磨自汴梁归话中原荆棘蔽野人烟断绝闻复山东感而赋此

故人归报朔方兵,已下山东七十城。

日月未教乌兔死,风云方使虎龙争。

入关谩尔窥周鼎,背水今谁立汉旌。

北望中原五千里,黄河之水几时清。

(0)

题苏昌龄画秋江送别图赠湘中江可翁

白沙江头水杨树,正是秋风送君处。

海门日出潮欲平,把酒娱君君不住。

杨公庙前闻鼓声,多少行人此中去。

江子于今空复情,干戈满地兵纵横。

丹枫叶堕山鬼啸,黄竹丛薄饥鼯鸣。

湘中有家不得往,时对此图双眼明。

(0)

偶读戴帅初先生寿陈太傅用东坡无官一身轻有子万事足二句为韵有感依韵续其后亦寓世态下劣自己不遇之意云尔·其一

饭至即举箸,不问米有无。

寒风催短褐,谁能忍须臾。

平生耕稼心,愧此老病躯。

掩卷空太息,相对惭妻孥。

(0)

题湖山十景·其五竹楼清眺

竹外登楼兴自豪,纷纷苍雪冷吟袍。

浮云吹尽秋空阔,独鹤归来山月高。

(0)

居庸关

叠嶂缘青冥,峭绝两崖束。

盘盘龙虎踞,岑巘互回伏。

重关设天险,王气舆坤轴。

皇灵广覆被,四海同轨躅。

至今豪侠人,危眺屡惊缩。

崎岖栈阁峻,萦纡冈涧曲。

环村列墟市,凿翠构庐屋。

溪舂激岩溜,山田杂稌菽。

绝顶得幽胜,人烟稍联属。

浮图压广路,台殿出层麓。

白云隐疏钟,落日带乔木。

岂须叹蜀道,政可夸函谷。

居人远念我,叩马苦留宿。

恐辜殷勤情,解鞍看山瀑。

(0)

寄南城梁九思先生

徵君奉诏出京时,访古关河岁月迟。

泗水中流寻汉刻,泰山绝顶得秦碑。

仙人久致青牛约,弟子能修白鹿规。

昨夜少微星象动,朝来只恐史官知。

(0)
诗词分类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诗人
陈宜中 石安民 韩滉 林藻 徐世隆 廖燕 袁郊 刘燕哥 薛元超 耶律履 何执中 王徽之 蔡世远 萧瑟瑟 韩鑅 任希古 马光祖 法藏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