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人归报朔方兵,已下山东七十城。
日月未教乌兔死,风云方使虎龙争。
入关谩尔窥周鼎,背水今谁立汉旌。
北望中原五千里,黄河之水几时清。
故人归报朔方兵,已下山东七十城。
日月未教乌兔死,风云方使虎龙争。
入关谩尔窥周鼎,背水今谁立汉旌。
北望中原五千里,黄河之水几时清。
这首元代诗人成廷圭的《题杨仲德照磨自汴梁归话中原荆棘蔽野人烟断绝闻复山东感而赋此》描绘了一幅战乱后的凄凉景象。首句“故人归报朔方兵,已下山东七十城”,以朋友归来讲述北方战事为引,传达出战事的严重和失地之广。次句“日月未教乌兔死,风云方使虎龙争”运用象征手法,表达战争仍在持续,如同日月不息、风云变幻,虎龙(比喻强敌与英雄)之间的较量。
第三句“入关谩尔窥周鼎,背水今谁立汉旌”暗指历史教训,警示人们不要轻易图谋他国宝物,暗示了战事的艰难和对恢复汉室江山的期待。最后一句“北望中原五千里,黄河之水几时清”以黄河的浑浊比喻战乱未平,表达了诗人对和平统一的深深期盼,以及对国家未来的忧虑。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深沉,寓言性强,通过生动的描绘和象征,展现了战乱带来的破坏和诗人对和平的向往。
漳水不灌邺,不知几何时。
后世有史起,乃能为可为。余尝怜洺民,?卤半不治。
颇觉漳可引,但为谈者嗤。
高议不同俗,功成人始思。
夫子到官日,勿忘吾此诗。
古人喜经纶,万事惭强聒。
时来上青冥,俯仰但一节。
危言回丘山,声利尽毫末。
由来治乱体,宿昔心已达。
肯随俗好恶,议论轻自决。
遗风何寥寥,梦寐待豪杰。
天书下东南,趣召赴严阙。
长材晦朝伦,高行隐家闼。
新除酬问望,宿蕴行施设。
念吾非忘形,此理未易说。
故人辞禄未忘情,语我犹能作捍城。
身不自遭如贡薛,儿应堪教比韦平。
老罴岂得长高卧,雏凤仍闻已閒生。
把盏祝公公莫拒,缁衣心为好贤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