槐柳官路傍,华屋如栉比。
鸟革及翚飞,丹青光照地。
悬额俱生祠,各有丰碑记。
就碑读其词,叹息羡且异。
德政不一书,岂数汉循吏。
父老笑而言,官府自营置。
槐柳官路傍,华屋如栉比。
鸟革及翚飞,丹青光照地。
悬额俱生祠,各有丰碑记。
就碑读其词,叹息羡且异。
德政不一书,岂数汉循吏。
父老笑而言,官府自营置。
这首明代诗人陈第的《官路傍》描绘了一幅官道两旁的繁华景象。首句“槐柳官路傍”点出环境,官道两侧种植着槐树和柳树,显得生机盎然。接下来的“华屋如栉比”形容房屋密集,如同梳篦排列,显示出当地的富庶和整齐。
“鸟革及翚飞”运用了比喻,可能是形容华丽的屋檐翘角,如同鸟展翅飞翔,增添了生动的视觉效果。“丹青光照地”则进一步描绘了色彩鲜艳的建筑在阳光下闪闪发光的场景,富有诗意。
后四句转向对当地官员的评价,“悬额俱生祠,各有丰碑记”描述了官员们受到百姓的尊敬,建立了生祠,并立有丰碑记载其事迹。诗人“就碑读其词,叹息羡且异”,表达了对这些循吏(廉洁奉公的官员)的敬仰和对他们德政的赞叹。
最后两句“德政不一书,岂数汉循吏”指出,这些官员的德行并非单一可书,而是如同古代的好官一样,具有典范意义。而“父老笑而言,官府自营置”则通过父老们的笑声和自述,揭示了这些设施是官府自行出资设立,体现了官员与百姓的和谐关系。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官道边的景象,赞美了官员的德行和地方治理的成效,展现了明朝社会的一面。
法古以神不以迹,赵君篆入斯冰室。
十年悬腕如拨镫,一刀凿透青田石。
翩翩野鹤初飞回,脱手赠我疑琼瑰。
自嫌雕刻壮夫耻,笔力真可回云雷。
文三桥,王山麓,当年此技称绝工。
江山跌宕有寒饿,而君莫叹相如穷。
叙州风,雅州雨,临邛垆头酒如乳。
还家一醉对文君,却胜黄冠作羁旅。
此别重逢复几年,相看黯黯俱华颠。
傥思老朽诗情苦,乞与巴东十万笺。
入山深不厌,胜日快同游。
梵放僧归院,歌欢客倚楼。
回风撩铎语,曲水咽溪流。
莫谓春将老,春浓桑更稠。
忆昔东皋侣,频嗟会面稀。
怀人悲远道,论事觉前非。
我未徇尘辙,君能脱世鞿。
浮生真幻梦,行乐莫相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