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把黄云尽剪齐,平铺陇北与畴西;
红摇䆉稏累累立,碧染袈裟穗穗低。
十里午风开满野,一番朝雨落盈畦;
却嗤桃李多姿媚,艳冶何曾补庶黎。
谁把黄云尽剪齐,平铺陇北与畴西;
红摇䆉稏累累立,碧染袈裟穗穗低。
十里午风开满野,一番朝雨落盈畦;
却嗤桃李多姿媚,艳冶何曾补庶黎。
这首诗名为《稻花》,作者是清代末年至近现代初年的陈肇兴。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丰收的田园画卷。首句“谁把黄云尽剪齐”,形象地写出稻谷熟透后的金黄一片,犹如被精心修剪过的云朵般整齐。接下来的“平铺陇北与畴西”进一步强调了稻田的广阔和均匀。
诗人接着写到“红摇䆉稏累累立”,描绘的是稻穗在微风中摇曳的场景,宛如一串串饱满的红宝石矗立田间。“碧染袈裟穗穗低”则以袈裟作比,形容稻穗低垂,颜色翠绿,如同僧侣的法衣,增添了画面的生动与禅意。
“十里午风开满野”描绘了午后的阳光下,稻田如海浪般翻滚,充满生机。“一番朝雨落盈畦”则展现了清晨雨后,稻田湿润,雨水滋润着每一寸土地的景象。这些描绘都展现出稻花的丰饶与美丽。
然而,诗人并未止于赞美自然之美,尾联“却嗤桃李多姿媚,艳冶何曾补庶黎”表达了对那些只追求外表艳丽的桃李的嘲讽,它们虽然美丽,但无法像稻花那样实实在在地为百姓带来福祉。诗人借此表达了对朴实无华、贡献社会的稻花的敬意,以及对社会现实的深沉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