僧房长夏反《离骚》,燕市狂歌饮浊醪。
野水沙鸥迎画舫,澄岚翠黛识宫袍。
思归愧我荒三径,颂酒知君藐二豪。
到日携筇清兴适,白云红树两峰高。
僧房长夏反《离骚》,燕市狂歌饮浊醪。
野水沙鸥迎画舫,澄岚翠黛识宫袍。
思归愧我荒三径,颂酒知君藐二豪。
到日携筇清兴适,白云红树两峰高。
这首清代张永祺的诗《和绎堂送顾庵南归原韵》以僧房夏日为背景,融入了诗人对友人离去的深情与对自我生活的反思。首句“僧房长夏反《离骚》”巧妙地将僧房生活与屈原的《离骚》精神相映照,暗示友人顾庵的离去带走了诗人心中的某种情怀。次句“燕市狂歌饮浊醪”描绘了友人在都市中放纵饮酒的场景,展现了其豪放不羁的性格。
第三句“野水沙鸥迎画舫”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烘托出友人归乡途中的惬意,而“澄岚翠黛识宫袍”则暗示友人的身份和沿途所见的皇宫景象。接着,“思归愧我荒三径”表达了诗人对自己未能如友人般洒脱归隐的自责,以及对友人才华的赞美。
尾联“到日携筇清兴适,白云红树两峰高”寄寓了对友人归乡旅程的美好祝愿,以及对自然景色的向往,以“白云红树两峰高”作为全诗的结尾,给人留下想象空间,余韵悠长。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真挚,语言优美,既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又寓含了诗人对自身境遇的深沉思考。
燕嬉各异处,君子时以居。
虚堂背治开,面直东南隅。
林峦照几席,花木纷庭除。
委蛇外不烦,浩荡中有馀。
雄雄台府间,寂若山中庐。
美景开宴觞,清谈会宾裾。
孰穷吏隐趣,但见民情舒。
鄙夫不知要,仆仆困簿书。
左山丛古木,萦带多美竹。
右山少平地,硱磳断苍玉。
于此岂无竹,萧疏倚岩谷。
上参九顶道,俯浸青溪澳。
于彼岂无石,嵌崖大如屋。
景业读书处,基构有遗躅。
始吾购二山,何为不相属。
中间古兰若,台观当山腹。
岩洞九十七,龙蛇所潜伏。
昔人作轩榭,高深寄林麓。
我乃巢西崦,手自亲锄斸。
青溪漫无际,岛屿相重复。
雨馀山更佳,春流涨平峪。
下瞰池阳市,修烟弄芬馥。
大江天上来,淮山点眉绿。
老夫岂无意,落日傲鸿鹄。
东岭亦诛茆,小庵粗容足。
六峰引南睇,九华势相续。
白云与谁期,千载媚平陆。
清旷无俗韵,修明资远目。
去秋已种麦,今春复栽粟。
野老岂余欺,东坡幸膏沐。
二山谁与适,最与枯藤熟。
相见讵无人,顾我真麋鹿。
百年一瞬事,何暇知委曲。
得此化馀年,不问君平卜。
《初创二山》【宋·沈辽】左山丛古木,萦带多美竹。右山少平地,硱磳断苍玉。于此岂无竹,萧疏倚岩谷。上参九顶道,俯浸青溪澳。于彼岂无石,嵌崖大如屋。景业读书处,基构有遗躅。始吾购二山,何为不相属。中间古兰若,台观当山腹。岩洞九十七,龙蛇所潜伏。昔人作轩榭,高深寄林麓。我乃巢西崦,手自亲锄斸。青溪漫无际,岛屿相重复。雨馀山更佳,春流涨平峪。下瞰池阳市,修烟弄芬馥。大江天上来,淮山点眉绿。老夫岂无意,落日傲鸿鹄。东岭亦诛茆,小庵粗容足。六峰引南睇,九华势相续。白云与谁期,千载媚平陆。清旷无俗韵,修明资远目。去秋已种麦,今春复栽粟。野老岂余欺,东坡幸膏沐。二山谁与适,最与枯藤熟。相见讵无人,顾我真麋鹿。百年一瞬事,何暇知委曲。得此化馀年,不问君平卜。
https://shici.929r.com/shici/yX6ajp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