骄侈阽危俭素牢,镜中形影岂能逃。
石家恃富身还灭,颜子非贫道不遭。
蝙蝠亦能知日月,鸾凤那肯啄腥臊。
古今人事惟堪醉,好脱霜裘换绿醪。
骄侈阽危俭素牢,镜中形影岂能逃。
石家恃富身还灭,颜子非贫道不遭。
蝙蝠亦能知日月,鸾凤那肯啄腥臊。
古今人事惟堪醉,好脱霜裘换绿醪。
这首诗通过对比和排比的手法,表达了诗人对于贬低物质欲望、提倡节俭生活的主张。开篇“骄侈阽危俭素牢”一句,点明了主题:过度奢侈会导致灾难,而节俭则能长久。紧接着,“镜中形影岂能逃”强调了物质享受最终不能逃脱自然规律的约束。
“石家恃富身还灭,颜子非贫道不遭”两句,则通过历史人物的例子,说明过分依赖财富会导致个人的毁灭(如石崇),而清贫却能保持高洁的品德(如颜回)。这部分内容体现了儒家思想中“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的道德观念。
“蝙蝠亦能知日月,鸾凤那肯啄腥臊”两句,用比喻的手法表达了即使是低微的生物也懂得选择,何况高贵的灵鸟?这在强调,人更应有所为,有所不为。
最后,“古今人事惟堪醉,好脱霜裘换绿醪”则是诗人表达自己的生活态度:对于世间纷扰,只愿意沉浸于酒精中,以此来逃避现实的复杂和痛苦,同时也透露出一种超脱物外、享受简朴生活的心境。
整首诗语言凝练,意蕴深长,既有对过度奢侈生活的批判,也有对于清贫自守的赞扬,体现了作者对于人生态度和价值观念的深刻思考。
海上石桥馀折栋,大舶记君过铁瓮。
东行万里若乘空,老蜃长鲸应入鞚。
波摇风卷卧不起,免教髀肉鞍磨痛。
归来过我话艰苦,惊汗津津尚流汞。
海涯风物画成图,错落天吴兼紫凤。
至今想象隔人世,往往风涛吹昼梦。
长沙欲往厌飞楫,幸有千兵作迎送。
文章清逸世少比,科第峥嵘声自重。
远行屡屈众所叹,出祖谁攀车欲动。
明朝鼓角背王城,莫听单于吹晓弄。
尺书千里至,辍食手自开。
将卜东南居,故乡非所怀。
勿言湖山美,永与平生乖。
鸿雁秋南来,及春思故栖。
蛟龙乘风云,既雨反其泥。
兄弟通四海,叩门事虽谐。
直道竟三黜,去国终恐迷。
何如自卫反,阙里从参回。
平明坐曹黄昏归,终岁得闲惟有夜。
已邀明月出墙东,更遣清风扫庭下。
城上青鬟四山合,门前白练长江泻。
谁家高会吹参差,邻妇悲歌舂罢亚。
二年忧患今已过,一夜清光天所借。
西京诗句出苏李,南国风流数王谢。
已随孤棹去中原,肯顾新科求上舍。
读书本自比嵇锻,学剑要须问曹蔗。
清觞滟滟君莫违,佳句骎骎予已怕。
狂夫猖狂终累人,不返行遭亲党骂。
青山开四面,白水绕三禺。
野阔时闻籁,人闲旧据梧。
画船留上客,遗迹问田夫。
事少日常饮,才疏世未须。
决河初荐至,胜事偶相俱。
燕子卑无取,滕王远可模。
飞涛隐睥睨,落日丽浮图。
同舍新持节,专城敢遽呼。
未迎行部驾,已放下淮舻。
试问登消暑,如何楚与吴。
洛寺相从不出门,绕城空复记名园。
程文堆案晨兴早,竹簟连床夜雨喧。
归路逢僧暂容与,登山无力强扳援。
遥知别后都如梦,赖有君诗一一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