峥嵘入陷石,石径转逾窄。
划然洞门开,斜光一道白。
龙湫流暗穴,鸟篆绣苔额。
穷源有古村,二三避世客。
避世非避秦,栖心炼精魄。
春田自耕刈,衣食无需索。
风动棕花落,雨过药苗摘。
莺啼林木秀,犬吠暮空碧。
居然众山中,遂与众山隔。
坐久恐迷误,归路志前石。
白云洞口深,似杜重来迹。
峥嵘入陷石,石径转逾窄。
划然洞门开,斜光一道白。
龙湫流暗穴,鸟篆绣苔额。
穷源有古村,二三避世客。
避世非避秦,栖心炼精魄。
春田自耕刈,衣食无需索。
风动棕花落,雨过药苗摘。
莺啼林木秀,犬吠暮空碧。
居然众山中,遂与众山隔。
坐久恐迷误,归路志前石。
白云洞口深,似杜重来迹。
这首明代诗人吴兆的《武夷小桃源访刘道人》描绘了一幅幽静而隐逸的山间景象。首句“峥嵘入陷石,石径转逾窄”展现了山路崎岖,深入山腹的险峻,暗示了访寻过程的艰辛。接着,“划然洞门开,斜光一道白”描绘了洞口豁然开朗,阳光穿透洞壁的明亮场景,给人以惊喜。
“龙湫流暗穴,鸟篆绣苔额”运用比喻,形容泉水在暗穴中流淌,如同龙飞下坠,而洞口的苔藓图案如鸟篆般精致,增添了神秘感。诗人继续描述,深入源头发现了一个古老的村庄,隐居着少数与世无争的村民。
“避世非避秦,栖心炼精魄”表达了村民们并非逃避现实,而是追求内心的宁静和精神修炼。他们自给自足,春耕秋收,生活简朴。“风动棕花落,雨过药苗摘”描绘了田园生活的恬淡与自然。
“莺啼林木秀,犬吠暮空碧”通过鸟鸣和犬吠声,渲染出山林的生机与宁静,傍晚时分,景色尤为清丽。最后两句“居然众山中,遂与众山隔”,强调了小桃源的隐秘,仿佛与外界隔绝,诗人担心迷失,特意记下归路。
结尾处“白云洞口深,似杜重来迹”,借杜甫的典故,表达对刘道人隐居之地的敬仰,以及自己来访的欣喜。整体上,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远离尘嚣的隐士生活图景,富有诗意和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