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尽东南障海门,乡关依旧几生存。
人民顾我无相识,财货如泉各有樊。
万古山川同旦夕,百年荣落自乾坤。
一从度此成衰老,回首何年听夜猿。
地尽东南障海门,乡关依旧几生存。
人民顾我无相识,财货如泉各有樊。
万古山川同旦夕,百年荣落自乾坤。
一从度此成衰老,回首何年听夜猿。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乘舟抵达南安后,对故乡与现实的深切感慨。首句“地尽东南障海门”,以壮阔的自然景象开篇,暗示着旅程的终结,同时也隐含着对未知与远方的敬畏。接着,“乡关依旧几生存”一句,将情感聚焦于对家乡的思念与担忧,表达了对故乡现状的关切。
“人民顾我无相识,财货如泉各有樊”两句,通过对比,揭示了人情冷暖与物质世界的差异。在异乡,诗人感到孤独与陌生,而物质世界则仿佛井然有序,但与自己却格格不入。这种对比,加深了诗人对自身处境的反思。
“万古山川同旦夕,百年荣落自乾坤”则展现了诗人对时间和自然规律的深刻理解。山川虽历经万古,但日升月落,四季更迭,自然规律不变;人生百年的荣华与衰败,皆由天地主宰。这两句体现了诗人对生命短暂与宇宙永恒的思考。
最后,“一从度此成衰老,回首何年听夜猿”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年华老去的感慨,以及对故乡的深深怀念。随着年龄的增长,回望过去,只能听到远方的夜猿声,象征着对过往岁月的追忆与不舍。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深刻的哲理思考,展现了诗人对故乡、人生、自然与时间的复杂情感,具有浓郁的个人色彩和深邃的哲学意味。
战城南,死河北,河鱼上食乌意逼。
为鱼谓乌,莫竞微躯。
城东新战斗,尸尸枕藉尽肥腴。
飞骑出没,残兵计谋。敌踪今暂远,功赏可尸求。
尸莫守,泣冤燐,闭腐口。
愿乌相食先自首,首蒙贼名安可朽。
生负国恩,死为人冒功。兵言何伤,尸心不同。
琅玕作居背花市,与君同心复同里。
磁盘剪花相劝餐,尊前放眼珊瑚紫。
有时对立仙城头,半叹言愁忽欲愁。
风曾碧烟如涌水,杨枝打袂春袍柔。
几度春香与秋月,白石床前诗思发。
双双秃袖舞论心,短短绿丝垂作发。
我非朋友无为欢,爱君似玉不停看。
鸳鸯相顾惜文彩,鸿鹄谁能铩羽翰。
吾闻壮夫天作志,万丈锦心何所量。
男儿未满七尺强,摩娑日月终吾事。
落落开门莫开口,耻向田园数升斗。
眉棱簇翠瞳儿佳,以此向人谁则受。
君不见同心之味臭如兰,聊复与君相劝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