闰馀时侯早,夏晚似新秋。
月出空堂静,蝉鸣深树幽。
健逢鹰学习,喜见火倾流。
早晚凉飙起,重修白罽裘。
闰馀时侯早,夏晚似新秋。
月出空堂静,蝉鸣深树幽。
健逢鹰学习,喜见火倾流。
早晚凉飙起,重修白罽裘。
此诗描绘了夏末时节的独特景象,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界的微妙变化与诗人内心的感触。
首句“闰馀时侯早”,点明了时间背景,暗示着夏季的特殊时段,即闰月之后的早夏,此时节特有的气候特征为全诗奠定了基调。接着,“夏晚似新秋”一句,巧妙地将夏末与初秋相比较,通过“似”字,传达出夏末时节特有的清新与凉爽,仿佛预示着秋天的到来。
“月出空堂静,蝉鸣深树幽。”这两句进一步渲染了夏夜的宁静与深邃。月光洒在空旷的厅堂上,显得格外宁静,而远处树丛中的蝉鸣,虽是夏日常见之景,但在这样的夜晚,却显得格外悠远和幽静,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意境。
“健逢鹰学习,喜见火倾流。”这两句转而描写自然界中的动物活动,鹰在夏末时节学习飞翔,展现出生命的活力;而“火倾流”则可能是指夕阳西下时,阳光斜照在地面上形成的光影效果,或是某种特定的自然现象,此处的“火”字,既形象又富有诗意,增添了画面的生动性。
最后,“早晚凉飙起,重修白罽裘。”预示着即将到来的凉风,提醒人们准备迎接秋季的到来。同时,诗人也表达了对季节更替的感慨,以及对穿着变化的期待,体现了对自然界的深刻理解和对生活细节的关注。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夏末自然景象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季节变换的敏感感知和内心深处的情感体验,语言简洁而富有意境,情感真挚而深沉,是一首具有浓厚个人色彩的佳作。
远山近山翠浪倾,爱此万叠秋初晴。
已多浮云岩下宿,只有暮霭空中生。
草树纷纷纵复横,风回落叶填涧坑。
哀猿啼处日将暝,谷口不见樵夫行。
重洲复渚望不极,渔舟独出沙鸥惊。
三山二水昔人句,仿佛当时登石城。
何如攒蹙寻丈里,一目千里当前呈。
画家意匠劳经营,墨气浓淡皆有情。
平生见此真有几,不负长安许道宁。
残山岂合推马远,寒林亦宜矜李成。
世间神品吾所遇,沈老旧藏高克明。
二图作配实相称,品格岂待宣和评。呜呼!
人言名画真是名,一笑顿觉千金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