姬周肇豳岐,所勤维穑事。
爱土物心臧,八百基由是。
言考三代旋,开国非一致。
岂无仁民君,务农姑且置。
我朝得天下,马上搴旗帜。
创武守以文,耕稼尤留意。
皇祖绘为图,种穫编次第。
皇考耕耤田,岁岁禾双穗。
谓是御园中,朝暮便亲视。
况匪司农掌,毋庸甸人治。
近验雨旸时,遥为仓廪备。
小子承遗教,深惧德弗嗣。
民天念在兹,敢懈肯播志。
时云暮春初,修我耒与耜。
谷种备青箱,服犁曰黄㹀。
既耕亦既种,时雨仰天赐。
讵止劝良农,子弟示勿替。
姬周肇豳岐,所勤维穑事。
爱土物心臧,八百基由是。
言考三代旋,开国非一致。
岂无仁民君,务农姑且置。
我朝得天下,马上搴旗帜。
创武守以文,耕稼尤留意。
皇祖绘为图,种穫编次第。
皇考耕耤田,岁岁禾双穗。
谓是御园中,朝暮便亲视。
况匪司农掌,毋庸甸人治。
近验雨旸时,遥为仓廪备。
小子承遗教,深惧德弗嗣。
民天念在兹,敢懈肯播志。
时云暮春初,修我耒与耜。
谷种备青箱,服犁曰黄㹀。
既耕亦既种,时雨仰天赐。
讵止劝良农,子弟示勿替。
这首诗描绘了清朝乾隆皇帝在御园亲自耕作的情景,体现了他对于农业的重视和对先辈传统的尊重。诗中提到,从姬周开始,勤于农事就是国家的基础,八百年的基业由此奠定。三代以来,虽然开国方式各异,但仁民爱物之心始终不变。
乾隆皇帝继承了这一传统,在得到天下后,不仅以武力巩固统治,更注重文治,尤其关注农业生产。他将先祖的耕作场景绘制为图,详细记录了播种与收获的过程。他的父亲也在耤田亲自耕作,年年都能获得丰收,这被视为御园中的佳话,每天早晚都亲自查看。
乾隆认为,农业并非仅由司农管理,也不需甸人治理,而是关乎国家根基的大事。他通过观察天气的适时变化,为仓库储备粮食,确保人民的生计。作为继承者,他深知不能辜负先人的教导,不敢懈怠,决心在春日开始,准备农具,播种青箱中的谷种,使用黄㹀犁进行耕作。
在完成耕种之后,他期待着适时的雨水,如同上天的恩赐。他不仅鼓励良农继续努力,也教育自己的子女,不让他们忘记祖先的教诲。通过这样的行为,乾隆展现了他对农业的深厚情感和对国家未来的责任感。
上人人天师,翻经了三藏。
能参真实义,一洗庸愚障。
桐城方先生,可否素不妄。
颇闻高僧传,结构烦哲匠。
先生既归老,余亦就闲旷。
师意独勤勤,杖策时相访。
朝来出锦囊,小现菩提相。
松风一何清,水月光宕漾。
妙明不染心,幻影证无上。
方耽禅味深,忽骇文澜壮。
恍若韩昌黎,破格赠文畅。
感旧增欷歔,抚卷独惆怅。
夜雨声涔涔,添我秋池涨。
泼墨洒云烟,为师作供养。
汉上层阴初作雪,目送寒空鸟飞绝。
扁舟一叶横江来,水烟漠漠江天开。
玉笛仙人渺何处,黄鹄矶头仙枣树。
枣花吹落满城香,仙梦依稀武昌住。
武昌城下江水流,武昌城上三重楼。
游入到此不忍去,芳草白云生远愁。
我今亦是江湖客,望远登高头欲白。
不须更访白云楼,击楫中流楚山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