峡山兀兀水深深,识得斯人去住心。
罗雀门如僧舍冷,归猿洞接野棠阴。
直躬累俗怜同病,携手何年共入林。
我解行缠君解印,虎溪明月待相寻。
峡山兀兀水深深,识得斯人去住心。
罗雀门如僧舍冷,归猿洞接野棠阴。
直躬累俗怜同病,携手何年共入林。
我解行缠君解印,虎溪明月待相寻。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隐逸之士归隐山林的生动画面。首联“峡山兀兀水深深,识得斯人去住心”开篇即以山的坚毅和水的深邃象征隐者坚定的心志与超脱的境界,暗示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理解。颔联“罗雀门如僧舍冷,归猿洞接野棠阴”通过“罗雀门”和“归猿洞”的描写,营造出一种清冷而幽静的氛围,仿佛是隐者独处一隅,与世隔绝,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活状态。
颈联“直躬累俗怜同病,携手何年共入林”表达了诗人对隐者直率正直人格的赞赏,同时也流露出一种渴望与之为伴,共同遁入山林,远离尘嚣的愿望。尾联“我解行缠君解印,虎溪明月待相寻”则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情感,诗人自述愿意放下世俗的束缚(“行缠”和“印”分别象征着官场的束缚和权力的象征),期待与隐者在月光下的虎溪边相遇,共同追求心灵的自由与宁静。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隐居生活的细腻描绘和诗人内心世界的深刻揭示,展现了对自然美和精神自由的向往,以及对真挚友谊的珍视。
君不见年年三月千丛媚,紫烂红繁誇胜异。
寻常人戴满头归,醉折狂分不为贵。
枝闲叶尽根空培,人情皆待明年开。
化工自有呼魂术,霜前唤下琼瑶台。
王母亲将金粉傅,麻姑齐借霓裳来。
主人盖是神仙才,不然此物胡为而来哉。
二姬劝酒谁引满,长洲懒吏先举杯。
多感同年与攀折,吟诗欲谢难轻发。
青宫校书方遁迹,代我作歌如锦拆。
他年吾辈功业成,与君共作骑鲸客。
耐官丞相山河业,靖国帘帷社稷勋。
四姓风流传学问,三朝润泽庆来云。
重车折轴人何力,积阀传家子有文。
史笔它时汗青简,左师家谱绍清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