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雨黔西路,凌晨结伴行。
马蹄循虎迹,人语杂猿声。
旧里余荒井,空山冷废城。
不毛嗟此地,禁得几鏖兵。
暗雨黔西路,凌晨结伴行。
马蹄循虎迹,人语杂猿声。
旧里余荒井,空山冷废城。
不毛嗟此地,禁得几鏖兵。
这首清代诗人林徵韩的《黔西道中》描绘了清晨在黔西道路上行进的景象。诗中通过“暗雨”和“凌晨”两个词,营造出一种阴暗潮湿且时间尚早的氛围。"马蹄循虎迹"暗示了道路的荒凉与野生动物的存在,而"人语杂猿声"则进一步渲染了山林间的寂静与原始气息。
诗人行经之处,旧日的村庄只剩下荒废的井和冷寂的空城,显示出历史的沧桑和衰败。“不毛嗟此地”表达了对土地贫瘠的感慨,同时也隐含着对战争频繁导致民生凋敝的忧虑。“禁得几鏖兵”直指这个地方已经承受不住多次战乱的摧残,流露出诗人对和平的渴望和对战争残酷性的深深叹息。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黔西道中的荒凉景象,寓言式地表达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
为农谨天时,四体务勤力。
日夕耘耔罢,植杖聊假息。
儿童原上牧,妇女机中织。
田家无别事,俯仰惟衣食。
黾勉共百年,辛苦何所惜?
世有五侯贵,农人梦不及。
但愿风雨好,一穗千万粒。
卒岁无徵科,庶免忧儋石。
处士古豪杰,在众不自异。
平昔乡曲间,随时以轩轾。
聚书千馀卷,将遗子孙计。
酝酒百馀石,将虞宾客至。
甚慕鲁仲连,于人无所媚。
辟书下台省,踰垣而趋避。
遂隐清平山,居然事高致。
地邻万松岭,日夕闻鹤唳。
朝论美其风,锡以清逸谥。
煌煌杨宣慰,深情托姻契。
岂期七十年,遽弃人间世。
遂使倜傥怀,消尽虹蜺气。
高坟蔓宿莽,宁不为长喟?
子常仕今朝,宗庙瑚琏器。
自唐谱系存,簪缨旧门地。
贤哉郭有道,毋忝蔡邕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