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老春湖上,高台夕照间。
天边时白鸟,烟外忽青山。
神禹功何大,陶朱去不还。
古今无限意,流水自潺潺。
野老春湖上,高台夕照间。
天边时白鸟,烟外忽青山。
神禹功何大,陶朱去不还。
古今无限意,流水自潺潺。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深远的江南水乡画卷。诗人沈晖以细腻的笔触,将太湖畔的自然景色与历史人文巧妙融合,营造出一种悠远深邃的意境。
首联“野老春湖上,高台夕照间”,开篇即展现出一幅春日湖畔的老者悠闲垂钓的画面,夕阳余晖洒在高台上,光影交错,静谧而富有诗意。这里运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通过“野老”与“春湖”的对比,以及“高台”与“夕照”的映衬,营造出一种和谐而宁静的氛围。
颔联“天边时白鸟,烟外忽青山”,进一步扩展了画面的广度和深度。白鸟在天边自由飞翔,它们的身影与远处的青山形成鲜明对比,既展现了自然界的生机勃勃,又暗示了远方的神秘与未知。这里的“时”字和“忽”字,生动地描绘了自然景象的瞬息万变,赋予了画面以动态感。
颈联“神禹功何大,陶朱去不还”,转而从历史的角度出发,将目光投向遥远的过去。神禹治水的功绩被赞誉为伟大,而陶朱公(范蠡)的隐退则表达了对功名利禄的淡泊。这两句不仅体现了诗人对古代英雄的敬仰,也流露出对个人命运与历史长河之间关系的思考,以及对人生价值的深刻反思。
尾联“古今无限意,流水自潺潺”,收束全诗,以流水的永恒不变,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无常。无论古今,人们对于生命意义的探索与追求都是无限的,而自然界的规律却始终如一,潺潺流水仿佛在诉说着时间的故事。这一联以景结情,深化了主题,使得整首诗在自然景观与人文思考之间找到了完美的平衡点。
综观全诗,沈晖以简洁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充满哲思的山水画卷,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刻画和对历史人文的深入思考,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深厚的文化底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