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得先生去,抛书喜欲颠。
吾闻渥洼种,堕地不须鞭。
听得先生去,抛书喜欲颠。
吾闻渥洼种,堕地不须鞭。
这两句诗出自北宋文学家刘克庄的《岁除即事十首·其一》。从文中提供的片段来看,诗人表达了一种得知先生将要离去时的喜悦之情,以及对自然农业生产力的信任。
"听得先生去,抛书喜欲颠。" 这两句直接传达了诗人内心的激动与喜悦。"先生"在这里指的是一位学者或老师,对于学生来说,他的离去无疑是值得庆祝的一件大事,因为这可能意味着诗人即将迎来新的生活阶段或者学业上的某种成就。"抛书"则表现了诗人的激动与兴奋,几乎失去了自控,"喜欲颠"更强调了这种感情的强烈。
"吾闻渥洼种,堕地不须鞭。" 这两句则通过描绘自然景象来表达一种信任与期待。在古代中国,"渥洼"是指田地受到了适量的雨水,湿润而不至于泛滥,非常适宜农作物生长。"堕地"即种子落入泥土,而"不须鞭"则意味着不需要人工干预或强迫,因为自然已经为植物的成长提供了最好的条件。这两句诗描绘了一幅和谐的农业景象,表现出对大自然力量的信任,以及对于未来的美好期待。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先生离去的喜悦反应和对自然力的赞美,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平静与乐观。
对朝云叆叇,暮雨霏微,乱峰相倚。巫峡高唐,锁楚宫朱翠。画戟移春,靓妆迎马,向一川都会。万里投荒,一身吊影,成何欢意。
尽道黔南,去天尺五,望极神州,万重烟水。樽酒公堂,有中朝佳士。荔颊红深,麝脐香满,醉舞裀歌袂。杜宇声声,催人到晓,不如归是。
北风撼山势岌岌,老夫倚杖檐前立。
贪看白雨掠地风,飘洒不知衣尽湿。
当年入朝甫三十,十丈胡尘叩江急。
属闻蜡弹遣檄书,亟坏布裳缝裤褶。
即今白发不可数,破屋颓垣窘风雨。
汝生汝死问者谁,人虽不问心自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