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呈丹霞老禅》
《呈丹霞老禅》全文
元 / 朱希晦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一蓑风雨一渔竿,家近梅花涉水滩。

投报已无青玉案,驻颜宁有紫金丹。

庞公老去独耕岘,李愿从来久隐盘。

自古山林有遗逸,敢将名字动天官。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士的生活状态与心境,充满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世俗的超脱。首句“一蓑风雨一渔竿”,以简练的语言勾勒出一位渔翁在风雨中垂钓的画面,蓑衣、渔竿是其生活的基本元素,也象征着他对自然的亲近与依赖。接着,“家近梅花涉水滩”进一步展现了这位隐士生活的环境,梅花的清雅与水滩的宁静,营造出一种远离尘嚣、超凡脱俗的意境。

“投报已无青玉案,驻颜宁有紫金丹”两句,表达了对功名利禄的淡然态度。青玉案和紫金丹分别代表了古代文人追求的仕途成功和长生不老的梦想,但诗人认为这些在隐居生活中已经不再重要,体现了对精神自由的向往。

“庞公老去独耕岘,李愿从来久隐盘”通过引用历史上的两位隐士庞公和李愿的故事,进一步强调了隐逸生活的价值。庞公和李愿都是历史上著名的隐士,他们的故事被后人传颂,成为隐逸文化的象征。这里诗人借古喻今,表达了自己对隐逸生活的认同和向往。

最后,“自古山林有遗逸,敢将名字动天官”两句,总结了全诗的主题,即自古以来,山林间就有许多遗世独立的隐士,他们不为世俗所动,不求名利,而是追求内心的平静与自然的和谐。诗人在此表明自己的志向,愿意像这些隐士一样,远离尘嚣,追求精神的自由与宁静。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隐士生活的描绘和历史典故的引用,表达了诗人对自然、自由和精神超脱的向往,以及对世俗功利的淡然态度,展现了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哲学思考。

作者介绍

朱希晦
朝代:元   籍贯:温州乐清

温州乐清人。顺帝至正末隐居瑶山,与四明吴主一、萧台赵彦铭吟咏雁山中,称雁山三老。明初荐于朝,命未至而卒。有《云松巢集》。
猜你喜欢

题宝积寺八咏·其四白云径

一径萝霏杂,冥冥埽不开。

空中闻锡响,知是有僧来。

(0)

赋得秦淮夜泊送吴秀才归吴

烟雾淡笼月,泊舟依浅沙。

且沽今夕酒,听唱后庭花。

淮水迎归路,吴山看到家。

乡中莫留滞,慈母在京华。

(0)

题画

两树松花落径苔,一溪烟雾锁香台。

多情最是林间客,半启荆扉待我来。

(0)

月下弹琴记集句诗二十首·其二

魂归溟漠魄归泉,却恨青娥误少年。

自是桃花贪结子,只应梅蕊故依然。

风流肯落他人后,哀乐犹惊逝水前。

何事黄昏尚凝睇,孤灯挑尽未成眠。

(0)

西湖八景诗·其一冷泉猿啸

冷泉亭下北山陲,曾见雌雄共引儿。

惯听山僧朝说法,能随木客夜吟诗。

松坡日暖人游后,蕙帐风寒鹤怨时。

惆怅遗音无处觅,竹鸡啼老野棠枝。

(0)

五言今体诗二十五首·其一

江边一马地,遥出北坛门。

萧寺沙侵岸,陶家火隔村。

半峰藏小阁,独树映高原。

身外叨卑禄,耕桑亦主恩。

(0)
诗词分类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诗人
高其倬 柳恽 聂夷中 胡安国 翁森 宗楚客 詹敦仁 邢参 韩琮 韩菼 江万里 钱大昕 魏禧 冯梦祯 陈抟 王居安 陈寿祺 甄龙友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