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边一马地,遥出北坛门。
萧寺沙侵岸,陶家火隔村。
半峰藏小阁,独树映高原。
身外叨卑禄,耕桑亦主恩。
江边一马地,遥出北坛门。
萧寺沙侵岸,陶家火隔村。
半峰藏小阁,独树映高原。
身外叨卑禄,耕桑亦主恩。
此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富有诗意的江边景象。首联“江边一马地,遥出北坛门”以简练之笔勾勒出一幅辽阔的江景,一匹马在江边缓缓行走,远处是北坛的门户,营造出一种悠远而宁静的氛围。
颔联“萧寺沙侵岸,陶家火隔村”进一步展开画面,萧寺旁的沙粒侵蚀着岸边,与远处村落中隐约可见的炊烟形成对比,展现出自然与人类生活的和谐共存。
颈联“半峰藏小阁,独树映高原”则将视角转向山峦,半山腰的小阁楼隐匿于山峰之中,一棵孤独的树木映照在高高的山岭上,增添了画面的层次感和生动性。
尾联“身外叨卑禄,耕桑亦主恩”表达了诗人对自身生活状态的感慨,虽身处卑微之职,但能从事耕作与蚕桑之事,已得上天之恩赐,流露出知足与感恩的心态。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与对平凡生活的满足,体现了明代文人对于和谐自然与简单生活的向往。
梅仙了无讼,拄笏看西山。
山涵秋晓,水光磨荡有无间。
自是灵襟空洞,更望风云吞吐,浩渺白鸥闲。
高诵远游赋,独立桂香阑。
谩常谈,如观水,要观澜。
物情长在,人生何用苦求难。
随我一觞一咏,任彼非元非白,唯放酒杯宽。
富贵傥来事,天道管知还。
香雪堆梅,绣丝蹙柳,仙馆春到。
午夜华灯,烘春艳粉,月借今宵好。
衮衣摇曳,簪缨闲绕,共祝大椿难老。
望台躔、明星一点,冰壶表里相照。
诞弥令节,欣欣物态,共喜重生周召。
八鼎勋庸,九夷姓字,策杖孤鸿杳。
鸦啼鹊噪,兰馨松茂,把酒共春一笑。
管如今、盐梅再梦,夜铃命诏。
听都人歌咏,便启金瓯,再登元老。
山色溪声,与春风齐到。
补衮工夫,望梅心绪,见丹青重好。
鹊噪晴空,灯迎诞节,槐堂欢笑。
正是元宵,满天和气,璧月流光,雪消寒峭。
今夜今年,表千年同照。
万象森罗,一奁清莹,影山河多少。
玉烛调新,彩眉常喜,寰瀛春晓。
少年多行乐,方豪健、何处不嬉游。
记情逐艳波,暖香斜径,醉摇鞭影,扑絮青楼。
难忘是,笑歌偏婉娩,乡号得温柔。
娇雨娱云,旋宽衣带,剩风残月,都在眉头。
一成憔悴损,人惊怪,空自引镜堪羞。
谁念短封难托,征雁虚浮。
念夜寒灯火,懒寻前梦,满窗风雨,供断闲愁。
情到不堪言处,却悔风流。
草蔓已多露,松竹总含风。
群山左顾右盼,如虎更如龙。
时见渔灯三两,知在谁家浦溆,星斗烂垂空。
万有付一扫,人世等天宫。
秋萧瑟,林脱叶,水归洪。
江湖飘泊鸿雁,洲渚肯相容。
要使群生安堵,不听三更吠犬,此则是奇功。
一任画麟阁,吾自老墙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