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髻双慵堕,柔指漫娇舒。
便玉柱弦分,桐音幽邈,画阑苔琐,蕉影扶疏。
正魂断、春去人孤。空教拨碎琵琶,谁听落盘珠?
渐月上、归去莫踟蹰。
宝髻双慵堕,柔指漫娇舒。
便玉柱弦分,桐音幽邈,画阑苔琐,蕉影扶疏。
正魂断、春去人孤。空教拨碎琵琶,谁听落盘珠?
渐月上、归去莫踟蹰。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女子的美丽形象和孤独心境。"宝髻双慵堕"写出了她慵懒而娇媚的姿态,发髻微微散乱,显出一种不经意的风情。"柔指漫娇舒"则描绘了她纤细的手指轻轻弹拨,琴声悠扬,如桐木制成的古琴发出深沉而遥远的声音。"画阑苔琐,蕉影扶疏"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静谧与清冷,栏杆上的青苔零星点缀,芭蕉叶在月光下疏影婆娑。
"魂断、春去人孤"表达了女子内心的孤独和对春天逝去的感伤,她的琵琶声虽美,却无人倾听,只有珠子落在琴盘上的声音回荡。"渐月上、归去莫踟蹰"暗示着夜色渐深,女子希望听者能不必犹豫,及时离去,自己则陷入更深的孤独之中。
整体来看,袁克文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清冷的闺中女子图,展现了她的寂寞与哀愁,以及对情感交流的渴望。
飞雨洒门阁,庭溜夕已深。
凉飙惊幽幔,秋气薄单衾。
暝壑无霁色,寒蛩多苦吟。
室家旷修渚,朋知阻遥林。
离群易成咎,独处难为心。
赖此几上书,□能独幽襟。
念子怀癙忧,丰蔀方滞淫。
遗我愁霖唱,要我西山岑。
□□未遂陟,旨酒思共斟。
毋惮沾衣苦,倾耳迟挐音。
可是行云有意,故把纤阿,一轮推落。
飞入南窗,次第穿帘度幕。
霓裳弄影,金波堪挹,绡帐生寒,冰壶初濯。
遍处笙竽俱静,香雾空濛,冷浸半床弦索。
正值梦回酒醒,旅中单枕眠乍觉。
便欲乘风去,向琼楼玉宇,细听仙乐。
嫦娥应是,笑人长恁寂寞。
十年前事,心儿上、忆分明如昨。
此时此夜,怎许人睡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