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声山磬静,洞口白云深。
偶见鹤飞出,天坛忽在林。
水流通涧药,风度隔窗琴。
到此亮明月,当空持鉴心。
一声山磬静,洞口白云深。
偶见鹤飞出,天坛忽在林。
水流通涧药,风度隔窗琴。
到此亮明月,当空持鉴心。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神秘的山中夜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寻访道人的过程与心境。首句“一声山磬静”以山寺中的钟声开篇,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寂静氛围,暗示了寻找者内心的平和与对超凡境界的向往。接着,“洞口白云深”则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幽深与神秘,白云缭绕,仿佛将洞口与外界隔绝开来,增加了探索的难度与期待感。
“偶见鹤飞出,天坛忽在林”两句,通过偶然间见到仙鹤飞出,引出了天坛的隐现,不仅增添了画面的动态美,也暗喻了道家追求的仙境与超然物外的生活状态。鹤作为古代文化中的吉祥之鸟,象征着高洁与灵性,其出现无疑为整个场景增添了几分神圣与超脱。
“水流通涧药,风度隔窗琴”则是对自然与人文和谐共存的描绘。流水潺潺,药草随风摇曳,仿佛大自然自身便是一曲悠扬的乐章,而“隔窗琴”则暗示了即使在远离尘嚣的山中,也能感受到心灵的慰藉与艺术的滋养。这种和谐共生的景象,体现了诗人对自然与人文之间美好关系的深刻感悟。
最后,“到此亮明月,当空持鉴心”两句,以明亮的月光作为收束,不仅描绘了夜晚的美景,更寓意着诗人内心世界的澄明与纯净。月光如镜,映照着诗人的心灵,象征着他找到了内心的平静与清明,达到了精神上的升华。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山中夜景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寻访道人过程中的内心体验与精神追求,以及对自然与人文和谐共生的美好愿景。语言简洁而富有意境,情感真挚而深沉,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与哲学思考。
当芳草粘天,晴丝罥路,柳阴垂晚。
送黄鹂好语,风柔日永,愔愔池馆。
未识芍药开时,蔷薇谢后,系春长短。
缥缈紫箫声,阻行云、犹记红墙西畔。
对景空延伫,蔫香易落,坠钿谁见。幽阶履迹苔满。
山色修蛾人远。
一霎梦雨飘檐,涨波连镜,宫烛轻烟散。
双双度幕,又遇归来燕。
舟逐萤光,树藏鸦色,望入蛮天深处。
岫月轻招,海波狂吸,诗情暗消樽俎。
又半卷炎氛去,岩腰洗秋雨。悄无语。
共鱼龙、梵音倾听,更箭短、催动寺楼钟杵。
冉冉鹤南飞,念家山、知在何许。
倦笛吹残,信人间、还有歧路。
任孤鸢跕影,占断隔溪尘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