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杖芒鞋去问津,波生鸭绿草铺茵。
雨迷阡陌留连客,风入园林著摸人。
寂寞数家收市井,萧条一榻卧埃尘。
避人幽鸟浑无语,桃李明朝依旧春。
竹杖芒鞋去问津,波生鸭绿草铺茵。
雨迷阡陌留连客,风入园林著摸人。
寂寞数家收市井,萧条一榻卧埃尘。
避人幽鸟浑无语,桃李明朝依旧春。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略带寂寥的乡村夜景图。诗人以“竹杖芒鞋去问津”开篇,生动地勾勒出行人的形象,竹杖和芒鞋是古代行旅者的常见装备,这里既展现了行人的简朴与坚韧,也暗示了旅途的艰辛。接着,“波生鸭绿草铺茵”一句,通过色彩的对比,将水面的波光粼粼与岸边的青草相映成趣,营造出一种清新自然的氛围。
“雨迷阡陌留连客,风入园林著摸人”两句,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静谧与神秘。雨雾弥漫在田间小路上,让过客不由自主地放慢了脚步;微风吹过园林,似乎有意无意地触碰着行人,增添了几分不可名状的亲切与神秘感。这两句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象,也暗含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细腻感受和对生活细节的关注。
“寂寞数家收市井,萧条一榻卧埃尘”则转向对村落生活的描写。寥寥几户人家,夜晚归于平静,仿佛整个世界都沉睡了。这一句通过“寂寞”和“萧条”这样的词汇,传达出一种淡淡的哀愁和对世事变迁的感慨。而“一榻卧埃尘”更是将这种情感推向深处,让人感受到时间的流逝和生活的平凡。
最后,“避人幽鸟浑无语,桃李明朝依旧春”两句,以鸟儿的沉默和桃李的春色不改,反衬出人间的沧桑和时光的无情。鸟儿的“无语”或许是对人类活动的疏离,也可能是对自然规律的顺应;而“桃李明朝依旧春”则象征着自然界永恒的循环与生机,与人类社会的短暂与变化形成鲜明对比。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和乡村生活的细腻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欣赏、对生活状态的思考以及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展现了宋代文人特有的审美情趣和哲学思考。
探梅时候,怯朝寒、倦说梅溪清浅。
谁窃玄都春一握,烘暖小斋冰砚。
何意芳妍,如今又与,前度刘郎面。
武陵回首,断肠流水花片。
信道造化能移,何须更问,世事云千变。
犹胜当时深院里,满树芳菲细剪。
宝鸭熏香,铜瓶浴水,休把重帘卷。
风流故在,乞浆怕有人见。
瘿除人我,冰冷高低,唤惺今是昨非。
检教灵质,枉受万劫沉迷。
况遇真风大阐,要诸仙、选陀名题。
显一志,敢泥抛骨肉,屣弃轻肥。
觅个烟霞妙趣,息诸缘妄想,落魄无为。
保护一真,洞照力尽严持。
安泊元空妙体,显灵光、出入相随。
前途了,决平登觉岸,稳步仙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