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换巢鸾凤.乙巳送灶》
《换巢鸾凤.乙巳送灶》全文
清 / 王闿运   形式: 词

烹得黄羊。喜厨中酒熟,甑里糕香。

团圞无镜,听儿女、有家当。五穷辞去去东洋。

依然那时、镫光烛光。消得我、七十次,香花供养。

惆怅。休更想。要识世间,苦乐常相傍。

范釜常寒,梁炊不熟,他日欢情无量。

勘破流年似回环,只愁霜鬓明朝长。谁思量。

紫姑神、如愿酬饷。

(0)
鉴赏

这首诗是清代末期至近代初年的王闿运所作的《换巢鸾凤·乙巳送灶》,以送灶神为主题,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琐事的感慨和对时光流转的领悟。首句“烹得黄羊”描绘了祭祀灶神的场景,体现了对传统习俗的尊重。接着,“喜厨中酒熟,甑里糕香”渲染出节日氛围,烘托出家庭和睦的温馨。

“团圞无镜,听儿女、有家当”表达了诗人对家庭生活的满足,儿女成家立业,家中充满欢声笑语。然而,“五穷辞去去东洋”暗示着生活的不易,贫穷和困苦已经远离,但岁月仍在流逝。“依然那时、镫光烛光”则勾勒出过去与现在的对比,提醒人们珍惜当下。

“消得我、七十次,香花供养”表达了诗人对岁月流逝的感慨,七十次的香花供养象征着人生的短暂和对神灵的敬畏。“惆怅。休更想”则流露出淡淡的哀愁,告诫自己不必过于执着于过去或未来的忧虑。

最后,“要识世间,苦乐常相傍”揭示了人生的真谛,即苦与乐相伴相随,无法逃避。诗人以“范釜常寒,梁炊不熟”比喻生活的艰辛,但也期待未来能有更大的欢乐。“勘破流年似回环,只愁霜鬓明朝长”表达了对时光匆匆的无奈,以及对衰老的忧虑。“谁思量。紫姑神、如愿酬饷”以紫姑神的传说收尾,寓意着对美好愿望的寄托和对生活的期盼。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深沉,既有对生活的热爱和感慨,又有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展现了王闿运独特的文学风格。

作者介绍
王闿运

王闿运
朝代:清   字:壬秋   号:湘绮   籍贯:咸丰二年(1852)举   生辰:kǎi)运(1833—1916

王闿(kǎi)运(1833—1916)晚清经学家、文学家。字壬秋,又字壬父,号湘绮,世称湘绮先生。咸丰二年(1852)举人,曾任肃顺家庭教师,后入曾国藩幕府。1880年入川,主持成都尊经书院。后主讲于长沙思贤讲舍、衡州船山书院、南昌高等学堂。授翰林院检讨,加侍读衔。辛亥革命后任清史馆馆长。著有《湘绮楼诗集、文集、日记》等。 
猜你喜欢

离合转韵寄常父

舒州寄官舍,舍在潜峰下。

密迩豫章城,山川无十程。

音书常络绎,日日通消息。

况复多唱酬,兄埙弟竽笛。

秋风鸣竹林,火退避新金。

怅望南来雁,长年空此心。

(0)

冬晚怀介之

窜迹南游岁再侵,思归望远久沈吟。

风敲古木寒声碎,云拥江天暝色深。

饮可涤愁谁伴醉,诗从写恨少知音。

想君笑语如饥渴,何日相逢慰此心。

(0)

晦之病酒因书以戒之

本为情沈饮,翻成病染身。

今朝高枕处,应羡独醒人。

(0)

谈道亭睡觉而成

松竹昼阴环,清风枕席间。

梦随啼鸟散,心伴白云闲。

渔艇归前浦,樵歌下远山。

徘徊明月夜,高兴向忘还。

(0)

渡浙江未得

辞家已四日,三日雨兼风。

海水飞天上,江云入坐中。

愁肠寒更结,归梦湿难通。

未有淹留恨,封圻尚浙东。

(0)

呈范清老

范子爱高卧,家政付儿孙。

将身比瞑目,达理吾所尊。

前日过所居,蔓草深闭门。

范子欠伸起,性寡笑与言。

相与寻幽寺,复将坐前轩。

斜阳满庭下,不厌鸟雀喧。

擘云青山秀,经雨野水浑。

念此景清旷,非君谁与论。

少年一倾盖,白首义弥敦。

颓然各忘返,明月照黄昏。

(0)
诗词分类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诗人
王翙 崔枢 许宣平 黄式三 查道 蔡寅斗 范文程 刘裕 洪拟 司马懿 唐姬 顾可适 彭伉 安磐 王彦威 季振宜 刘弗陵 张肃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